玩酷网

[月亮]1950年,周恩来提议入朝军队名为“支援军”,黄炎培反对:“自古道师出有

[月亮]1950年,周恩来提议入朝军队名为“支援军”,黄炎培反对:“自古道师出有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要打这个不好打的仗,应该怎么打?有了一个正义之名,仗就好打喽!" 1950年10月,鸭绿江边,志愿军士兵在夜色中开始渡江。 他们背着步枪,穿着借来的朝鲜军服,踩着雪往前走。 这些士兵没有正规军的番号,只有“中国人民志愿军”这个名字。 全国各地的人听说朝鲜战火烧到边境,纷纷站出来支持。 山东的农民放下锄头,报名要去前线打仗。 上海的工厂工人加班加点,赶制子弹和军鞋。 北京的学生走上街头,举着标语喊抗美援朝。 一个农村妇女把家里唯一的棉被拆了,给丈夫缝了件军袄。 1951年,全国捐款的钱能买3700架飞机,全是老百姓凑的。 这股热潮因为“志愿军”这个名字,点燃了每个人的心。 北京的会议室里,志愿军名字的来历却不简单。 周恩来最初提议叫“支援军”,觉得这个名字够硬气。 黄炎培听后直接反对,说支援军听起来像国家出兵。 他提醒大家,美国正等着抓中国的把柄,扩大战争。 黄炎培建议改成“志愿军”,说这代表老百姓自愿参战。 他提到西班牙内战,志愿者就是这样命名的,国际上认。 毛泽东听完后思考了一夜,决定采纳“志愿军”这个名字。 这个名字让中国避开了国际法上的争议,站住了脚。 志愿军到了朝鲜战场,面对的却是硬仗。 1951年汉江边,志愿军第38军守住阵地,挡住美军坦克。 天气零下三十度,士兵们穿着单薄棉衣,趴在雪地里。 有些人冻僵了,手还握着枪,保持着战斗的姿势。 1952年上甘岭战役,志愿军守住3.7平方公里的山头。 美军扔了190万发炮弹,山头被炸矮了两米。 志愿军躲在坑道里,吃炒面喝雪水,坚持了43天。 最后他们把旗重新插上山顶,守住了阵地。 “志愿军”这个名字在国际上也起了大作用。 美国想在联合国说中国派正规军,理由是扩大战争。 中国外交官拿出“志愿军”的说法,强调这是民间行动。 他们提到西班牙内战的例子,美国找不出反驳的理由。 苏联的报纸报道说,志愿军是人民的力量,赢得尊重。 印度等中立国家也觉得中国这仗打得有道理。 1953年停战谈判,美国代表想挑志愿军身份的刺。 中国外交官用国际惯例堵住对方,谈判顺利推进。 停战协定签字时,“中国人民志愿军”写在纸上。 这个名字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站住了道德高地。 志愿军的故事不光在战场上,也留在了中国人的心里。 1950年代,全国传唱《志愿军战歌》,歌声激励人心。 作家魏巍写了《谁是最可爱的人》,让大家感动落泪。 鸭绿江边的纪念馆里,志愿军的旗帜一直保存着。 这些故事提醒后人,志愿军为新中国拼出了尊严。 黄炎培的建议和毛泽东的决断,促成了这个名字。 黄炎培早年办学校,抗战时帮难民,建工厂,很有威望。 他和毛泽东的关系不只是上下级,而是能直言的伙伴。 这种民主协商的方式,让志愿军的名字更有力量。 “志愿军”这个名字不只是个称呼,是新中国的底气。 它让士兵们觉得,这仗是自己选的,值得去拼。 它让全国人民觉得,保家卫国是每个人的责任。 它让世界看到,新中国刚成立,就能站稳脚跟。 这个名字背后,是士兵的血汗,是决策的智慧。 (信息来源:文汇客户端--他竟三番两次致电主席“讨债”,最后被主席评价为“不够朋友够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