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抗日老兵刘运达,娶了日本女战俘大宫静子,却不曾想,30年后,妻子真实身份曝光时,却令他目瞪口呆!
在1941年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战场时,谁也没想到这场跨国军事行动会牵扯出一段跨越三十年的缘分。
当时的队伍里有个叫刘运达的四川籍士兵,这人打起仗来不要命,脸上总带着被硝烟熏黑的痕迹。
那年头缅甸战场打得跟绞肉机似的,远征军既要对付日本兵又要应付复杂地形。
1945年初春的拉因公战役打得特别狠,远征军硬是把日本守军给端了。
打扫战场时抓了五十多个俘虏,里头有十来个穿白大褂的医护兵,其中就有个叫大宫静子的姑娘格外显眼。
这姑娘生得眉清目秀,被俘了也不哭不闹,就抱着药箱缩在墙角。
当兵的看见日本人就气不打一处来,特别是那些端着刺刀冲过锋的,但刘运达心里跟明镜似的,知道这些医护人员手上没沾血。
但他发现有回送饭的故意把粥洒在地上,静子蹲下去抓了把土往饭里拌,硬是给咽下去了。
这倔劲儿让刘运达多看了两眼,后来发现她给伤员换药时手脚麻利得很。
俘虏营里隔三差五闹动静,有些日本兵半夜想逃跑,都被逮回来毙了,静子她们这些医护兵倒是老实,天天帮着照顾伤员。
甚至有次疟疾爆发,静子三天三夜没合眼,愣是把二十多个病号从阎王殿拽回来了。
打那以后,炊事班给她们盛的粥都稠了不少。
仗打到后头,队伍里开始有人张罗着给静子说媒,刘运达起初躲着走,后来有天夜里查岗,看见静子蹲在河边洗绷带,月光底下人影单薄得像片树叶。
他鬼使神差说了句"注意着凉",静子吓得把木盆都打翻了。
这层窗户纸捅破之后,两人就开始搭伙过日子,结婚那天炊事班杀了头猪,指导员还送了块红被面当贺礼。
打完仗回国,刘运达带着媳妇回了白沙镇老家,静子改名叫莫元惠,在镇卫生所当护士。
那会儿日子过得紧巴,两口子住的是茅草房,吃的是杂粮饭,可是大儿子十二岁那年跟着去采石场,被滚下来的条石砸没了。
刘运达蹲在坟头抽了一宿旱烟,静子把嘴唇都咬出血了也没哭出声。
转眼到了1972年,镇上来了几个穿中山装的干部,说是外事办的,静子捧着电报手直哆嗦,原来她爹大宫义雄成了日本金泽市的首富,满世界登报找闺女。
老两口以为闺女早死在战场上了,没想到隔了三十年还能续上血脉。
等坐飞机到了日本,刘运达才晓得老丈人家底有多厚,大宫家做玩具生意起家,东京银座有半条街都是他们家的铺面。
老丈人拉着女婿逛百货公司,指着电动火车模型说:"这玩意儿在欧美卖得火,咱们厂子里一天能出三万套。"
刘运达听不懂日语,就看着玻璃柜台上映出自己皱纹交错的脸。
儿子很快适应了富家公子生活,穿西装打领带,说话夹杂着日语词汇。
静子也天天带着丈夫泡温泉、吃怀石料理,可刘运达总觉得浑身不自在。
有回在茶室看见插花用的竹筒,他摸着上头的老茧说了句:"还是白沙镇的毛竹长得俊。"
1989年开春,刘运达跟媳妇说要叶落归根,静子二话不说开始收拾行李,把攒了十几年的和服全送给了佣人。
两口子回到四川老屋那天,街坊邻居都来看热闹,静子从包袱里掏出盒日本点心挨个分,说话还是三十年前学的四川土话:"吃嘛,甜得很,莫客气。"
如今白沙镇后山上立着两座坟,碑文刻得清清楚楚,乡亲们逢年过节去烧纸,总要说叨两句:"这日本婆娘硬是要得,跟咱四川汉子过了一辈子。"
镇卫生所的老墙根底下,还能找到当年用日文写的药品清单,纸都黄了,字迹倒还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