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424年,明成祖朱棣驾崩,太监对内阁杨荣说:"咱们秘不发丧,用锡融成一口大棺材

1424年,明成祖朱棣驾崩,太监对内阁杨荣说:"咱们秘不发丧,用锡融成一口大棺材,将陛下的遗体装进去,每日照例进餐、请安,陛下的车帘不要拉开。" 永乐二十二年夏天,六十五岁的明成祖朱棣在北征返京途中突然病逝,当时大军行进到榆木川一带,距离京城还有好几百里地。 皇帝突然咽了气,这可把随行的官员和太监们急坏了,队伍里藏着个汉王朱高煦,这人早就有造反的心思,要是让他知道皇帝没了,保不齐就要闹出大乱子。 杨荣和金幼孜两个大臣凑到一块儿商量对策,他们想起当年秦始皇死在沙丘,赵高用鲍鱼掩盖尸臭的典故。 眼下正值七月酷暑,尸体放久了肯定要发臭,两人合计了半天,最后决定把军中所有的锡器都熔了,做成个密封的大桶。 十几个工匠连夜赶工,把朱棣的遗体装进锡桶里,完事就把这些工匠全灭了口,第二天照常给皇帝送饭,车帘子也不许掀开,就跟没事人似的继续往京城赶路。 要说这招确实管用,随行的将士们谁也没起疑心。 但杨荣心里还是悬着块大石头,他最担心的就是英国公张辅。 这人跟汉王朱高煦是老战友,当年靖难之役一起打过仗的,虽说现在张辅掌管着京城的卫戍部队,可谁知道他会不会临阵倒戈? 杨荣思来想去,还是派了个心腹太监快马加鞭往京城送信。 太子朱高炽接到密报时正在吃晚饭,吓得筷子都掉地上了,他赶紧把儿子朱瞻基叫来,让他带着御林军去迎灵柩。 这头刚安排妥当,那边朱高煦果然得了风声,要说这汉王也够倒霉的,他在山东的封地离京城远,等知道消息的时候,朱高炽的登基大典都快办完了。 不过朱高煦可没死心,转年春天,刚当上皇帝的朱高炽突然暴病身亡,这可把朱高煦乐坏了。 他连夜派了几十个死士,打算在朱瞻基从南京回京奔丧的路上截杀。 哪知道朱瞻基比他爹还精,放着大路不走,带着卫队翻山越岭抄近道,硬是提前三天进了北京城。 要说朱高煦这人也是够轴的。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竟然学他爹朱棣打起"清君侧"的旗号造反。 他盘算着张辅手里握着京营兵权,要是能把这尊大佛请出山,这事儿就成了大半。 于是派了个心腹去游说,开口就是"咱们当年在靖难战场上的交情",哪知道张辅听完二话不说,直接把人捆了送进宫去。 原来张辅早就看明白了,跟着朱高煦造反风险太大,还不如老老实实当他的国公爷。 这场闹剧最后以朱高煦被生擒告终,要说张辅在这事上确实立了大功,不过他的好日子也没过几年。 正统十四年,七十五岁的老将军跟着明英宗出征瓦剌,结果在土木堡碰上个糊涂太监王振。 十几万大军让人包了饺子,张辅这把老骨头也折在了乱军之中。 消息传回京城,老百姓都说这是天意——大明开国时的猛将,末了竟栽在个阉人手里。 要说张辅这辈子也算传奇。他爹张玉是跟着朱棣打天下的开国功臣,后来为救朱棣战死沙场。 张辅自己更是个打仗的好手,平交趾、征漠北,四朝元老的名号可不是白叫的,最绝的是他家的姻亲关系,妹妹是朱棣的贵妃,女儿又嫁给朱高炽当妃子。 虽说女儿没生下一儿半女,按规矩是要殉葬的,可架不住张辅面子大,硬是让新皇帝开了恩。 不过这些陈年往事,最后都随着土木堡的狼烟飘散了。张 辅死后,大明再没出过能镇场子的名将,有人说这就是气数,也有人说都是文官当道惹的祸。 要照老百姓的话说,这就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再大的英雄也拗不过命去。 信息来源: 《明史·成祖本纪节》 《明史·张辅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