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云南村民老李在采石场干活的时候,突然刨出黑色的东西,他赶紧叫人来看,老木匠疑惑地说:“这不可能呀!” 这个四十五岁的庄稼汉趁着农闲来工地干活,本想着多挣几个工分换油盐,没想到一锄头下去掀开了震惊中国考古界的大发现,灰白色的碎石堆里突然露出几截黑乎乎的东西,在阳光底下泛着油光。 老李蹲下身子用袖子擦了擦汗,招呼旁边几个工友过来搭把手。 同村的老木匠赵师傅眯着眼睛看了半晌,手指头在黑色木料上搓了搓:"这是乌木啊!" 这话把周围五六个汉子惊得倒吸凉气,老赵当过三十多年木匠,年轻时跟着马帮走南闯北,见过不少稀奇物件。 他摸着木料上的纹路解释,这种阴沉木要在地底下埋几千年才能形成,以前土司老爷做棺材才舍得用这种料子。 十来个汉子围着冒水的土坑忙活了三天,挖出来的阵仗把全村都惊动了,四根丈把长的乌木支棱着围成方框,坑底渗出的黑水里泡着个铁锈色的大物件。 老李抄起铁钎往水里捅,听见"当啷"一声金属脆响,震得人后槽牙发酸,等把积水舀干,七块青铜板拼成的"人"字形屋顶赫然出现在众人眼前——这竟是个两米多长的青铜棺材,棺材缝里还卡着几根发黑的骨头。 县文化馆的人骑着自行车赶来时,铜棺已经被村民们拆成七块板子,整整齐齐码在晒谷场上。 带队的老专家捧着铜板上的虎豹纹样直哆嗦,连夜给省里拍电报,三天后省博物馆的卡车开进村,二十多个穿中山装的技术员围着铜棺测绘记录,这才知道挖出来的物件重达2571公斤,光铜棺顶板就有半寸厚。 考古队顺着采石场往下挖,又在周边刨出上百件铜器,带花纹的铜鼓足有磨盘大,葫芦笙的吹嘴还泛着铜绿,最稀奇的是根三尺长的铜权杖,杖头雕着豹子头。 省里来的闵教授拿着小本子挨家挨户打听,原来两年前修水渠时就挖出过铜牛铜马,可惜当时没人当回事,好些铜器都被村民熔了打菜刀。 这具战国铜棺后来成了云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七块青铜板严丝合缝的榫卯结构让冶金专家啧啧称奇,棺身上二虎噬猪的浮雕藏着古老部族的图腾秘密。 最叫人费解的是2014年二次发掘时,在铜棺附近挖出的蓝色人骨——二十来岁的小伙子骨头上染着靛青色,考古队化验发现是磷酸亚铁渗进了骨头缝。 如今大波那村口立着块青石碑,老李逢人就讲当年挖出"铜房子"的经过,采石场早填平了,原地盖起两层小楼保护遗址。 省博物馆里那具铜棺天天被游客围着拍照,讲解员总爱说:"这可是咱老祖宗两千多年前的手艺,比秦始皇兵马俑还早百来年呢!" (信息来源: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云南祥云大波那墓地发掘告》、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云南分》及《考古学报》1979年第4期《云南青铜文化概论》等权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