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岁月凝刻的石艺华章:探寻南樊石牌坊及碑亭 在山西运城绛县南樊镇西堡村,一座石

岁月凝刻的石艺华章:探寻南樊石牌坊及碑亭 在山西运城绛县南樊镇西堡村,一座石牌坊及碑亭静静伫立,历经两百余年的风雨洗礼,它们犹如时光的使者,默默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溯源:节孝传奇,皇恩旌表 清嘉庆九年(1804年),时任山东盐运滨乐分司司运的贾宗洛,为铭记祖母诰封中宪大夫贾凝端继妻李恭人的节孝德行,奉圣旨为其建造了这座石牌坊 。李恭人一生坎坷,丈夫英年早逝,她独自抚养儿子成人,儿子功成名就贵为知府,却也不幸早亡。而后,她又担起培养孙子的重任,最终孙子贾宗洛考取功名。贾宗洛为感恩祖母抚育之恩,上表朝廷,经恩准后,这座承载着家族荣耀与孝道传承的石牌坊拔地而起,成为李恭人节孝的永恒见证,也成为家族德风传承的象征。 石坊:巧夺天工,艺术瑰宝 南樊石牌坊采用石质仿木构结构,南北向而立,双面六柱五门三重檐,高达12米,阔8.50米,巍峨壮观。正门两端各开二合八字门,两面的石条台基坚实厚重,长4.63米,宽2.23米,高1米 ,稳稳托举着整座牌坊。 从基座到顶部,石牌坊满是精美的浮雕。走兽灵动,似要破石而出;花卉娇艳,绽放着生机与活力;人物栩栩如生,或演绎着神话传说,或展现着生活百态,每一处雕刻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牌坊夹杆石为圆雕石狮,造型别致,雄狮虽未踏绣球,雌狮也未踩小狮子,而是背着两只小狮子且两腿交叉,寓意着内敛与节制,别具一格。额枋、斗拱、阑额等部位,多样的石雕装饰令人目不暇接,精湛的工艺基本反映并代表了当时最高水平的石雕工艺 ,尽显清代工匠的高超技艺与匠心独运。牌坊最上部,“圣旨”和“旌表”石匾格外醒目,彰显着皇家的恩宠与荣耀。正中横匾上“彤管扬休”四个大字,寓意着李恭人女子品行极高,可万代流芳;下方横柱上浮雕着李恭人贺寿场景,人物神态、动作惟妙惟肖,仿佛能听到当年的欢声笑语;最下层横柱上,代表福禄寿的花卉、走兽、人物活灵活现,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碑亭:墨香石刻,文史交融 牌坊右侧,一座附设的碑亭与之相依。碑亭坐东向西,南北长5.58米,东西宽2.5米,总面积约18平方米 。同样采用仿木构,全青石砌造,面宽三间,进深一间,单檐歇山顶,屋脊、瓦垄、斗栱、阑额、雀替等部位饰以各种浮雕图案,与石牌坊的风格相得益彰。 亭内有石碑15通,这些石碑不仅是文字的载体,更是书法与雕刻艺术的结晶。碑文以真、草、隶、篆四体刻写,书法笔力遒劲,如铁画银钩;线刻花卉穿插其间,为庄重的碑刻增添了几分灵动与雅致;就连碑座都被雕成莲花、瑞兽等造型,精美绝伦。碑刻内容丰富,有嘉庆皇帝圣旨的记载,有对贾李氏美德、懿行的赞美之词,还有独特的双桃形、柿子形、葡萄形、葫芦形等形状的碑文,这些别具一格的设计,蕴含着吉祥美好的寓意,也为碑亭增添了神秘而独特的魅力。 南樊石牌坊及碑亭,集建筑、雕刻、书法艺术于一身,它们是家族精神的传承象征,是清代社会风貌、伦理道德和审美观念的生动写照,也是研究古代社会、艺术与女性历史的珍贵标本。如今,它们依然屹立在那里,向每一位到访者展示着岁月沉淀的美与历史的厚重,等待着更多人去聆听它们的故事,感受它们的魅力 。 鲁屯石牌坊 七牌坊碑林 西府石牌坊 合肥未来发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