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52年,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抓获了一名间谍,搜身时,志愿军战士在间谍胸前一摸,

1952年,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抓获了一名间谍,搜身时,志愿军战士在间谍胸前一摸,脸色大变,不禁失声大叫:“他胸前有东西在动。”

1952年,朝鲜战争打得正激烈,中国人民志愿军和美军及其盟友在战场上你来我往,拼得不可开交。除了前线的枪炮,后方的情报战也成了决定胜负的大事儿。那时候,志愿军第九兵团保卫部长丁公量,靠着过人的反间谍本事和脑子活络,在这场没硝烟的较量里立了大功。这篇文章就讲讲那年7月,丁公量和志愿军是怎么揪出一个间谍,破了一场美军的大阴谋。

丁公量,1910年出生在河北一个普通农民家里。小时候就聪明得不行,记性好,特别爱看历史书和兵法。长大后,他亲眼见到军阀混战和日本侵华的惨状,心里憋着一股爱国劲儿。二十多岁,他加入了共产党,投身革命。抗日战争时,他被编进“400反间谍小组”,在华北日占区干了不少大事,收拾汉奸、搜情报,为抗战出了不少力。凭着冷静的头脑和敏锐的直觉,他在情报圈子里慢慢有了名气。到了朝鲜战争,他已经是志愿军第九兵团的保卫部长,专门负责抓间谍、破敌计。

1952年7月26日深夜,朝鲜东海岸万德山附近,志愿军侦察兵发现一架美军运输机低空飞过,扔下一个降落伞。志愿军反应快得很,立马包围了降落点,抓到一个叫朴北时的南朝鲜间谍。搜身的时候,战士小张伸手一摸,吓了一跳,喊道:“他胸前有东西在动!”掀开衣服一看,里面藏着一只灰色鸽子,腿上绑着金属环和一个装着不明液体的小玻璃瓶。丁公量一看就知道,这不是普通的鸽子,八成是美军用来传情报的信鸽,甚至可能跟细菌战有关。

抓到人后,丁公量亲自上阵审讯。朴北时这家伙嘴硬得很,死活不开口。丁公量也不急,靠着心理战磨了好几个小时,终于让对方扛不住了。朴北时交代,美军打算在东海岸搞第二次登陆,跟之前的仁川登陆差不多。他是探子,负责摸清志愿军的布防,然后用信鸽把情报传给接头人“张疯子”。这计划要是成了,志愿军防线就危险了。

丁公量听完没慌,反而来了主意。他让人伪造了一份情报,写的是志愿军主力已经撤离东海岸,只剩点小部队守着。这份假情报绑在鸽子腿上,故意放飞。美军那边收到后还真信了,以为有机可乘。结果,9月27日夜里,志愿军在鹰嘴山附近设下埋伏,抓了美军空投的七个特务,还缴了他们的电台。丁公量又用这电台发了一条假消息,把美军舰队往东海岸引。美军傻乎乎撞上志愿军的铁桶阵,登陆计划彻底泡汤。

这场情报战,丁公量没动一枪一炮,就靠脑子和胆子,把美军的计划搅黄了。当时志愿军在东海岸的防御还没完全铺开,要是美军真登陆,后果不堪设想。丁公量的假情报不仅争取了时间,还让志愿军趁机ರ

说白了,丁公量的故事不玄乎,就是冷静分析加果断行动。咱们平时遇事也一样,别慌张,多想想,总能找到破局的办法。他那股爱国劲儿,也挺接地气,不是喊口号,而是实打实干出来的。这不比那些花里胡哨的鸡汤强多了?

那只鸽子不简单,小小一只,差点让美军翻盘。但在丁公量手里,它反倒成了志愿军的“帮手”。这说明啥?战场上没小事儿,一个细节就能翻天覆地。志愿军能赢,就是靠这种处处留心的劲头。

现在和平了,但历史不能忘。那时候的人,为了咱能过上安稳日子,拼了命。丁公量用智慧守住阵地,咱们今天也得用自己的本事,为国家添砖加瓦。时代变了,精神没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