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理解现在的顺风车下午2点顺风车,我的路程将近300公里,费用100出头,司机一共接了4个人,到手400多,单趟高速100,4个人来回送跑将近400多公里,油费200,一趟成本就要300到手100多,车子的损耗。一天吃饭的费用,回程接单的路程,整个人久坐不动身体健康的损害,等于完全没赚钱。还会亏完全搞不懂为什么还全职跑顺风车,我们这些想顺路的体验也不好,两个小时的路程熬到了5个小时…… 这看似矛盾的现状背后,藏着顺风车行业的生存密码。全职司机们往往通过“成本平移”实现收益——使用电车将每公里电费压到0.1元,或专接跨城订单要求乘客分摊高速费。部分司机还会建立熟客微信群,绕过平台抽成直接接单,单日流水能突破800元。 平台规则也在暗中推动这种模式。动态调价机制让长途订单实际收益高于短途,而拼满4人的订单虽拉长时间,却能覆盖返程成本。有司机透露,专职跑顺风车月入过万的秘诀在于“三接三不接”:接跨城、接包车、接熟客;不接短途、不接多人、不接非现金单。 乘客体验的滑坡恰是行业畸变的缩影。当司机为压缩成本被迫绕路拼车,当平台为维持运力默许超载接单,共享出行的初心早已变质。值得思考的是:这种用时间换利润、拿健康赌明天的模式,究竟能持续多久?对于乘客和司机双输的现状,你怎么看?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