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五年,朱棣因皇后徐妙云病逝而颓废,并发誓不再立后。不久,他给小姨子徐妙锦写了一封情书:“只要你进宫,我就让你母仪天下”。28岁的徐妙锦却托人送来一个锦盒,朱棣打开一看,捶胸顿足,懊悔不已。
朱元璋在世时不仅操劳国事,更是为自己儿子的终身大事费尽了心思,朱棣的发妻徐妙云便是朱元璋为其亲自物色的人选。当初,朱元璋听闻魏国公徐达长女徐妙云相貌出众,知书达理,在众多王公贵族的大家闺秀里面也算得上是佼佼者,便想将徐妙云指配给自己的儿子朱棣为妻。
徐达听此喜不胜收,皇恩浩荡,心想自己何等的荣耀,能与皇帝做上亲家,自然是满心欢喜地应下。
就这样,徐妙云最后嫁给了朱棣。虽然这桩婚姻是父母之命,但是朱棣与徐妙云两人婚后却琴瑟和鸣,夫妻情深,惹得旁人羡慕不已。
建文四年,朱元璋的四子朱棣即位,为明朝的第三位皇帝。徐妙云自然成为了明朝尊贵的皇后,主掌后宫一切事务。
自朱棣登基以后,徐妙云尽心竭力为他分忧解难,二人更是相互扶持,感情日渐甜蜜。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由于徐妙云常年操劳着后宫的各项琐事,身心俱疲,身子骨越来越虚弱,很快便一病不起,朱棣遍请天下名医,也没能让皇后康复。不久后,徐妙云带着深深的不舍和留恋,离开了深爱她的丈夫和孩子。
徐妙云的离世,无疑是给朱棣一个巨大的打击。
往日的恩爱记忆犹新,朱棣不敢相信自己的爱人竟然便这样香消玉殒,几度失去了对生活的希望。甚至,朱棣还为发妻徐妙云穿了整整一年的素服,发誓不再立任何人为自己的皇后,以此表达对徐妙云的深思之情。
文武百官看着皇帝整日萎靡不振,恐国运衰落,急在心上。
众人纷纷出谋献计,此时一位大臣说:“既然皇上如此思念徐皇后,我听闻魏国公家次女徐妙锦长相与徐皇后极其相似,不如将此女画像递上去给皇上瞧瞧。”
众多大臣纷纷附和,觉得这是当前最好的办法了。
魏国公徐达也以为,皇后之位已经空太久了,自己家族如若能够接连出两位皇后,便是少有的荣光,能够光宗耀祖。于是,徐妙锦的画像便被送到了皇帝寝宫。
这天夜里,朱棣正在批改奏折,夜深人静,思念亡妻的情绪再次涌上心头。
这时候,徐妙锦的画像赫然映入朱棣的眼中,这女子长相与自己的亡妻极其相似。
一瞬间,朱棣觉得仿佛逝去的爱妻又回来了,当即便下令打听这画像女子的来历,方才知晓这女子竟然是自己的小姨子徐妙锦。
虽说自己已经说过不再立后,但是这徐妙锦长得太过与徐妙云相似,实在是深得朱棣的心。
于是,为了以表自己的诚意,朱棣给徐妙锦写了一封情书,内容大概便是只要徐妙锦答应嫁给自己,朱棣便可以立她为皇后。
然而郎有情妾无意,所有人都认为这是天给的福气,可是徐妙锦却不这么想,自己的姐姐刚刚过世不久,自己怎能将后位取而代之,她便直接拒绝了朱棣的要求,并扬言称如果要削发为尼,遁入佛门,以此了断朱棣的心思。
朱棣堂堂九五之尊,岂会轻而易举就放弃。自从徐妙锦拒绝他以后,朱棣就时常找借口宣徐妙锦入宫,想着能够慢慢俘获她的心。没想到的是,徐妙锦本人没来,倒是派人给朱棣送来了一封书信和一个木盒。
朱棣以为,这莫非是徐妙锦送来的定情信物,自己多日以来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一打开,顿时心如死灰。只见盒子里装着徐妙锦的一缕青丝,她当真为了断绝朱棣的追求,削发为尼。
朱棣几次三番地求娶,让徐妙锦十分苦恼,她不知用什么办法才能婉拒这门亲事,更怕朱棣一怒之下降罪徐家,连累了父母,祸及家人。
作为一代才女,徐妙锦深知朱棣爱的不是自己,自己就算当了皇后,也只能做姐姐的替代品。而徐妙锦只想活出自我。
更何况,徐妙锦深知伴君如伴虎,君王喜怒无常,在深宫中,需要时刻小心谨慎,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
于是,徐妙锦只得手写《告永乐帝书》一封。信中大意为:“臣女本是平民百姓,只愿意做一个世外闲人,自己愿意从此青灯古佛,从此了却残生,聊表心意。”
朱棣见此,心中也深知徐妙锦的心意,既然她心意已决,竟做到如此地步,宁愿削发为尼,也不愿当自己的皇后,自己又何苦为难呢?
偌大的宫殿之上,一句“罢了,罢了”长久地回荡,从此之后,此事不再提起。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