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代表时隔4天又见面,共同降低关税后,下一步谈点啥? 中美贸易代表在韩国首尔的这次见面,其实是日内瓦会谈的延续。双方刚互相取消了91%的关税,暂停了24%的对等关税,还暂停了部分实体清单的制裁,这算是给谈判开了个好头。但表面上的缓和背后,双方的核心矛盾还没解决。 最近中方连续提到两个事儿:一个是美国拿“芬太尼问题”当借口,对中国加征了20%的关税,这明摆着是把国内问题甩锅给咱们。另一个是美国针对汽车、钢铝产品的232关税,商务部已经多次表态,这种单边保护主义做法既损害中国利益,也破坏多边贸易规则,要求美方赶紧停手。这俩问题现在成了谈判桌上的硬骨头,尤其是芬太尼关税,之前日内瓦会谈根本没碰,中方反制措施还在生效,包括把15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名单,这事儿肯定得在下一步谈清楚。 另一边,美国这边也有自己的小算盘。最近中国减少了美国能源和农产品进口,像加拿大原油、巴西大豆买得越来越多,美国能源企业和西部农民急得直跳脚——这可是特朗普的票仓和金主啊。所以美方急着见面,大概率是想让咱们恢复采购。但中方肯定不会轻易松口,毕竟之前吃够了“协议刚签就撕毁”的亏,这次得听其言观其行,让美方先拿出诚意来。 现在的关键是,双方都得在妥协和坚持之间找平衡。美国想保选票和企业利益,中国要维护自身权益和国际规则。接下来可能的谈判方向,一是美方取消芬太尼关税和232关税,二是中方在能源农产品进口上适度让步,但肯定会附带条件,比如要求美方放宽高科技产品出口限制。毕竟咱们手里也有牌——欧洲、日韩企业正扎堆来中国投资,全球产业链都在往咱们这儿靠,美国要是继续搞单边主义,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