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康熙年间,有个县令抓到一个惯偷,他却命人把惯偷放了,然后派县衙役去追他。惯偷拼命

康熙年间,有个县令抓到一个惯偷,他却命人把惯偷放了,然后派县衙役去追他。惯偷拼命地跑,他们拼命地追,但又故意追不上。等惯偷跑到气喘吁吁了,衙役才一拥而上趁机给他灌上一碗热醋。这样子惯偷就再也偷不了东西了。

嘉定县是一个非常贫穷的小镇,县里盛产棉花,由于县城经济原因连一家棉花纺织厂都没有。许多老百姓都找不到生计,只能去当小偷。

嘉定县的县令名叫陆陇其,他考中进士的时候都四十岁了,一直到了四十五岁才当上了县令。陆县令是一个非常体察民情的人,经常通过走访县城、询问老百姓情况的方式来了解老百姓的生活情况。

俗话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陆县令自从上任以来,就一心想为老百姓做些实际的事情,能够帮助到老百姓。

经过他的走访,从老百姓那边得知,偷窃之事几乎每天都会有,但老百姓个个无能为力,也没办法解决。

奇怪的是,嘉定县的老百姓经常被小偷偷东西,但很少有人去官府报官,都是把小偷咒骂了一顿,就自认倒霉。

这一天,他恰好穿着私服在大街上寻访,突然听到巷子里传来一位老妇人的咒骂声,陆县令跟着声音的传出前去探个究竟。

经过询问,陆县令这才得知老妇人家中遭了贼,粮食和值钱的东西都被偷走了。陆县令好奇地问:“老人家,你为什么不去官府报案呢?”

老妇人听了这话,止住哭声:“我看你不是本地人吧。你有所不知,去官府报官,也是治标不治本,他在牢里关一小阵子还会出来,万一来报复我怎么办?”

还没等县令开口说话,老妇人又说:“其实,小偷也都是苦命人,如果不是食不果腹,走投无路,谁愿意做这种丢人的事。”

听完老妇人的话,陆县令就拱拱手,告辞了。

回到县衙,他一直沉默不言,若有所思。经过几天的思考,陆县令想到一个妙招。

陆县令决定让小偷学一门本领养活自己才行,而不是以偷窃为生。

接下来,陆县令开始整治小偷,凡是被抓到的小偷,要在牢里学习纺棉花的技术,并且谁先学会,然后通过考核谁就先出去。

小偷们为了通过考核,拼命地学习这门技术,恨不得马上出去。

除此以外,陆县令亲自写了一篇名为《劝盗文》的文章,还命人在小偷们学习之余的休息时间,反复朗诵,从而感化他们的内心。

这个办法果然有效,两个方法双管齐下,小偷们纷纷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正如陆县令所料,那些被打发出去的小偷已经金盆洗手,干起了正经的活养活自己。

尽管如此,还有一小部分人还是不知道悔改,继续犯错,陆县令因此想了一个妙招。第二次发现偷东西,抓起来劳动学习一个月。

有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再四。倘若同一个小偷被被抓了三次,那就是屡教不改了。

对付这种惯犯,陆知县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派人在后面追,把小偷累到不能行时,往他嘴里灌热醋。

原来,人在奔跑后,大汗淋漓,喝完热醋后会落下后遗症,只要以后跑动起来,就会忍不住想要咳嗽。

在经过杀鸡儆猴后,再也没有小偷敢一再犯罪了,县里的治安越来越好了。

县里的老百姓都有了安定的生活环境,小偷们出狱后也有了一技之长。陆县令这些举动赢得了嘉定县老百姓的心,老百姓对他十分爱戴和敬重。

从这以后,嘉定县的风貌不再像以前那样乌烟瘴气,家家户户多了以前从来没有过的欢声笑语,百姓幸福地生活着。

陆县令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整治了小偷,为老百姓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县城氛围,被老百姓称为是真正的父母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