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陈长捷出狱后,傅作义在北京西单请他吃饭,陈长捷故意迟到,大摇大摆地走进去,瞪着眼撇着嘴直言:“要是放在以前,今天我绝对不会前来!”
1959年寒冬腊月,北京城里刮着刺骨的北风。
国民党前高级将领陈长捷裹着新发的棉大衣,迈出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的铁门。
这个在解放战争中被俘的天津警备司令,终于赶在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之际获得特赦。
站在街头深吸一口冷空气,他伸手摸了摸花白的鬓角——十年铁窗生涯,硬是把当年叱咤风云的"天津陈老虎"磨成了个沉默寡言的老头儿。
刚安顿下来没两天,周总理在中南海设宴招待这批特赦人员。
酒过三巡,陈长捷看着满桌子的红烧肉和饺子,眼睛直发酸。
可这顿饭还没消化完,家里就捎来封信,信封上那笔熟悉的行楷字让他心头突突直跳——正是当年老上司傅作义亲笔写的请柬,约他在西单鸿宾楼吃"接风酒"。
要说这俩人之间的恩怨,还得从十年前那场改变中国命运的平津战役说起。
1948年深秋,东北野战军百万大军入关,把傅作义集团五十多万人马分割包围在北平、天津、张家口几个孤城里。
当时傅作义坐镇北平,把天津这个华北最大商埠的防务全权交给了心腹爱将陈长捷。
临行前傅作义拍着桌子说:"天津城防固若金汤,你老陈守上三个月,我就能从海上搬来援兵!"
陈长捷是真把这话当圣旨了,他带着十三万守军日夜加固工事,绕着天津城挖了道五米宽的护城河,在城墙上架起上千门火炮。
1949年1月解放军发起总攻前,林彪派人送来劝降信,陈长捷倒是动过心思,连夜打电话请示傅作义。
电话那头就撂下四个字:"坚决抵抗!"结果二十九个小时后,解放军用炸药包炸开城墙,把躲在警备司令部地下室的陈长捷抓了个正着。
等他在战俘营里听说傅作义带着北平二十万守军起义的消息,气得把搪瓷碗都摔瘪了。
后来听管教干部说,傅作义在谈判桌上特意提过"希望能善待天津守军",陈长捷却认定这是猫哭耗子——要真念旧情,当初干嘛非让自己当炮灰?
这口怨气在陈长捷心里憋了整整十年,如今听说傅作义要请客,他本打算把请柬撕了扔炉子里。可转念一想,倒要看看这位"起义功臣"如今怎么面对老部下。
赴宴那天故意磨蹭到日头西斜,才背着手晃进鸿宾楼。
跑堂的刚要招呼,被他瞪得缩回柜台后头。
二楼雅间里,傅作义早等得坐立不安。
这位水利部长今天特意换了身新中山装,见陈长捷进门连忙起身相迎:"辅臣兄(陈长捷字辅臣),路上冻着了吧?快尝尝这刚烫的汾酒......"话没说完就被陈长捷硬生生顶回去:"搁以前,你傅宜生(傅作义字宜生)就是派八抬大轿,陈某也未必赏脸!"
这话像盆冷水泼在炭火盆上,雅间里顿时鸦雀无声。
作陪的几个旧部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敢吱声。
傅作义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突然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当年天津的事,是我对不住弟兄们!"说着又满上一杯:"这杯敬那些没能等到今天的袍泽......"
两杯烈酒下肚,两个鬓角斑白的老将都红了眼眶。
其实陈长捷在战犯管理所这些年,早把前因后果想明白了。
当年傅作义要是不起义,北平城里的故宫、颐和园早被炮火炸成废墟,二百多万老百姓也得跟着遭殃。
再说后来听说,傅作义这些年没少往功德林捎东西,还三番五次找周总理说情,这才让他们这批人赶上第一批特赦。
酒过三巡,陈长捷憋不住问出心里话:"当年电话里你说'坚决抵抗',是不是早算计好要拿我们当谈判筹码?"
傅作义苦笑着摇头:"那时候南京天天派飞机盯着,我要是提前露了起义的口风,咱们都得被蒋某人收拾了......"
陈长捷举着老花镜凑近细看,手指头突然抖起来——地图右下角标注的日期,正是解放军总攻前三天。
原来傅作义早做了两手准备,要是和谈不成,真打算带着北平守军杀到天津接应他们突围。可惜历史没给这个机会,天津城破得太快,这些部署都成了废纸。
这顿饭吃到月上柳梢头,两个老头互相搀着走出鸿宾楼时,陈长捷突然冒了句:"你说咱当年要是早点跟了共产党,现在是不是在修黄河大堤呢?"
傅作义哈哈大笑,指着长安街上的路灯说:"现在也不晚!明儿我就带你去密云水库工地转转......"
后来有人在北京西郊的十三陵水库工地上,见过两个戴草帽的老头儿跟着民工们挑土筐。
年轻的技术员不知道,那个拄着铁锹歇气儿的瘦高个,正是当年让林彪头疼不已的"天津陈老虎";而旁边跟老农唠嗑的圆脸老汉,则是和平解放北平的头号功臣。
这对冤家终究冰释前嫌,在新时代找到了共同的归宿。
据《平津战役史》记载,天津战役虽只持续29小时,但造成解放军伤亡2.3万余人,守军伤亡1.5万,是解放战争末期最惨烈的城市攻坚战之一。
而北平和平解放保全了整座古城,仅故宫就留存文物百万余件。历史洪流中的个人得失,终究要放在民族大义的天平上衡量。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