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91年,寿光县委书记王伯祥调任,前往潍坊担任副市长,然而他在临走前,竟将院子

1991年,寿光县委书记王伯祥调任,前往潍坊担任副市长,然而他在临走前,竟将院子里剩下的煤和木炭都带走,作为一方要员,他这么穷吗? 那年的一个清晨,山东寿光县政府大院门口挤满了送行的百姓,即将调任潍坊市副县长的王伯祥正在收拾行李,院子里堆着几捆木柴和半筐蜂窝煤。 前来接人的货车司机望着这些不值钱的家当直挠头——这位当了五年县委书记的父母官,全部家当不过是一台旧冰箱、几把磨破边的木椅,连被褥都打着补丁。 这事得从二十五年前说起,1967年,刚满25岁的王伯祥第一次踏上寿光土地,眼前这片盐碱滩上,庄稼蔫头耷脑,老百姓吃顿白面馍都要掐着指头算日子。 年轻人心里烧起团火,可当时特殊年代里,空有抱负却难施展,直到1986年,44岁的王伯祥再次回到寿光当书记,才算真正有了大展拳脚的机会。 那时的寿光县城,天不亮就能看见挑着扁担的菜农往九巷市场赶,可等日头升到三竿,菜筐里的萝卜白菜还堆得冒尖。 王伯祥蹲在市场角上观察了三天,发现不是菜不好,是路太孬,从田里到市场的土路晴天扬灰雨天和泥,菜贩子的三轮车陷在泥坑里,鲜灵灵的菜叶颠成了烂菜帮。 说干就干的老王书记卷起裤腿,带着十四万民工扛铁锹推板车,硬是在盐碱地上刨出140公里砂石路。 路修通的第二年,九巷市场每天能卖出150万斤菜,可老王又发现了新问题——冬天菜价贵,老百姓守着光秃秃的菜地干瞪眼。 在1988年冬天,大连老农韩永山在冰天雪地里种出顶花带刺的黄瓜,这消息让王伯祥激动得连夜开会。 有人嘀咕:"东北人能种,咱山东人未必行。" 老王拍着桌子说:"搞大棚要能成,我带头给技术员发奖金;要砸了,责任我担!"他亲自把农技员王乐义送到东北学艺,回来就在三元朱村搞起十七个大棚试点。 来年元旦,水灵灵的黄瓜摆进北京菜市场,每个大棚净赚两万多,这下不用干部催,老百姓自个儿扛着竹竿找王书记要搭棚。 可新的麻烦又来了——建大棚要钱要地,好些人家东拼西凑还差着窟窿,王伯祥带着信用社主任走村串户,给困难户办贴息贷款,把各村闲置的边角地划出来集中使用,硬是把蔬菜大棚从17个搞到5000多个。 市场里的菜越堆越多,老王书记又坐不住了,他跑到省城找专家,把九巷市场从20亩扩到650亩,还搞起电子秤结算、冷链运输这些新鲜玩意。 到1991年离任时,寿光每天往全国运的菜够装满3000辆大卡车,老百姓管这叫"铁杆庄稼"。 要说老王书记最让人服气的地方,还得数他两袖清风的做派,当年开发寿北盐碱滩,他在工地牛棚里一住就是45天,顿顿和民工啃窝头喝菜汤。 有企业想走后门送金条,被他连人带东西轰出门,自家亲戚想批块宅基地,他瞪着眼说:"我要给你开这个口子,明天全县人都能戳我脊梁骨!" 调任那天,来送行的老百姓抹着眼泪往车上塞鸡蛋,车厢里除了旧家具,还装着老王书记舍不得扔的蜂窝煤和劈柴。 司机打趣说:"您这搬家阵仗,比俺们村二柱子娶媳妇还寒酸。" 老王嘿嘿一笑:"当官的要都往家里搂东西,老百姓还过不过日子了?" 三十多年过去,寿光成了全国闻名的"蔬菜硅谷",当年老王书记带着修的市场,如今挂着"中国·寿光蔬菜价格指数"的大屏幕,每天牵动着全国菜篮子。 那些他手把手教出来的种菜能手,把大棚技术传到二十多个省份,2021年,弥留之际的老书记颤巍巍写下"为人民服务"四个字,给八十一年的人生画上句号。 据《人民日报》报道,王伯祥任职期间寿光农民人均收入从195元涨到1200元,工业产值翻了近十倍。 他离任时寿光已跻身全国百强县,为后来成为"中国蔬菜之乡"奠定坚实基础,这些实实在在的政绩,比任何金银财宝都珍贵。 参考来源:《人民日报》新华网、央广网《齐鲁晚报》等

评论列表

超越自我
超越自我 5
2025-05-16 00:06
人民的好公仆,人民永远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