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5年,朱高炽临终前告知张皇后自己要5个后妃陪葬。张皇后点头表示明白,转身就将他心爱的郭皇后安排进殉葬名单。侍卫们前去抓获时,郭贵妃心头一惊、叫苦连天。 公元1425年明仁宗朱高炽病重卧床,这位在位不足一年的皇帝,临终前给结发妻子张皇后留下遗言:要五名后妃殉葬。 张皇后表面应承下来,转头就把皇帝最宠爱的郭贵妃塞进了陪葬名单。 当侍卫们冲进寝宫抓人时,这位生过三个皇子的贵妃吓得瘫软在地——按照老祖宗规矩,生了孩子的嫔妃本不该殉葬。 这事得从朱高炽还是燕王世子时说起,当年朱棣带兵打仗,把北平城交给大儿子看守。 朱高炽天生胖得走路都喘气,带兵打仗的本事更是一窍不通,全靠着媳妇张氏在后头张罗。 张氏带着全城妇女修城墙、运粮草,硬是扛住了南军五十天的围攻。 朱棣听说这事直拍大腿:"我这儿子打仗不行,倒是娶了个能干的媳妇!" 后来朱棣当上皇帝,选太子时犯了难。二儿子朱高煦能征善战,大儿子朱高炽胖得连盔甲都穿不上。 正犹豫着呢,突然想起张氏生孙子朱瞻基那天,自己梦见老爹朱元璋递过来块玉圭。 老皇帝觉得这是吉兆,这才让朱高炽捡了太子的位子。 郭贵妃进宫那会儿,张皇后正忙着帮丈夫坐稳太子之位。 这郭氏不仅长得水灵,肚子也争气,连着给朱高炽生了三个大胖小子。 皇帝整天往她宫里跑,赏赐的珠宝首饰堆成山。 张皇后看在眼里不吭声,转头把后宫管得滴水不漏,连娘家兄弟想讨个官职都给挡了回去。 等到朱高炽登基,郭贵妃越发得意,仗着皇帝宠爱,吃穿用度都快赶上皇后规格。 有次宫里分绸缎,她非要把皇后那份云锦料子抢过来做衣裳。 张皇后也不计较,转头把自己那份让给了年老的太妃,这事传出去,六宫都说皇后贤德,倒显得郭贵妃不懂规矩。 朱高炽身子骨本来就不行,当皇帝不到一年就病倒了。 临终前拉着张皇后手说:"我这辈子就爱过郭氏一人..."话没说完就咽了气。 张皇后擦干眼泪,转头就在殉葬名单上添了郭贵妃的名字。侍卫们冲进郭贵妃寝宫时,三个小皇子抱着母亲大腿哭成一团。 按《明史·后妃传》记载,明朝前期确实有"嫔妃生子免殉"的规矩。 可张皇后咬死了说皇帝亲口要郭氏陪葬,硬是破了这个例。 消息传到南京,刚继位的宣宗朱瞻基快马加鞭往回赶,半道上就听说亲爹已经入土为安了——原来张皇后把皇帝死讯压了整整二十天,就为等儿子回来坐稳龙椅。 要说这张皇后手段确实高明,朱瞻基刚登基那会儿,朝廷里暗流涌动。 她白天陪着儿子上朝听政,晚上回宫就翻祖宗家法,硬是没让外戚沾半点权力。 等朱瞻基三十八岁突然暴毙,九岁的朱祁镇被推上皇位,又是这位太皇太后镇住场子。 那会儿满朝文武都猜她要扶自家小儿子上位,结果老太太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直接把玉玺塞给了小孙子。 郭贵妃的结局成了后宫活教材,后来《明实录》里记载,自打她被迫殉葬后,宫里嫔妃们再不敢恃宠而骄。 倒是张皇后活到七十几岁寿终正寝,灵牌直接供进了太庙。 史官写这段时笔头直打颤,既夸她贤德,又暗戳戳记下"郭妃殉葬事有蹊跷"。 不过老百姓不管这些,茶楼里说书先生讲到这段,总要拍醒木叹一句:"最毒妇人心呐,可这大明朝的江山,还真亏了这么个狠角色!" 主要信源:(中华网热点新闻——历山朱高炽死后有多少妃嫔为其殉葬?分别是哪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