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56年3月,贺龙作为中国特使访问巴基斯坦,总统米尔扎邀请他去打猎。总统打了4

1956年3月,贺龙作为中国特使访问巴基斯坦,总统米尔扎邀请他去打猎。总统打了40多只,贺龙打得很一般,毛主席听说后却夸他做得妙。 要说贺龙将军的枪法,在部队里那可是响当当的招牌,战场上真刀真枪练出来的本事,百步穿杨不在话下。可谁也没想到,这次出国访问遇上打猎的事,倒让这位神枪手闹了回“手下留情”。 1956年这个国家刚废除自治统治成立共和国,首任总统米尔扎是行伍出身,对军人有天然的亲近感。新中国派去的驻巴大使耿飚也是个带过兵的老革命,两人见面聊得投缘。 听说中国要派贺龙参加总统就职典礼,米尔扎兴奋得直拍大腿——他早就听说过这位让敌人闻风丧胆的中国元帅。 三月下旬的卡拉奇热浪滚滚,贺龙带着代表团落地时,总统府早早就铺好了红毯。就职典礼上三位军人出身的领导人碰头,气氛热络得跟老战友聚会似的,米尔扎拉着贺龙的手不放,非要约着来场军人之间的“游戏”。 要说打猎场上的规矩可有讲究,总统先生专门挑了处靠近阿富汗边境的大猎场,灌木丛里野鸡野兔乱窜,三个老军人端着猎枪往椅子上一坐,工作人员负责把猎物往空地上赶。这种打靶子似的玩法,跟贺龙在战场上摸爬滚打的狩猎经验完全两码事。 眼瞅着米尔扎总统枪管里直冒火星子,噼里啪啦四十多只野鸡应声落地,耿飚大使开始还不太适应坐姿射击,后来渐入佳境也打了不少。 唯独贺龙这边动静小,虽说也中了些猎物,但跟他“神枪手”的名号实在不匹配。在场的工作人员心里直犯嘀咕,只有耿飚看明白了门道——这是给东道主留面子呢! 要说这事办得确实漂亮,午宴时米尔扎红光满面,话里话外都是对贺龙的敬佩,临别时总统还惦记着下次见面,非要贺龙保证冬天陪周总理再来。等回国跟毛主席汇报,老人家听说打猎的细节,乐得直夸贺龙会办事。 转眼到了年底,周总理当真要回访巴基斯坦,贺龙记着承诺跟着代表团又来了。这回猎场上米尔扎可算过了瘾,拉着贺龙从早打到晚。 野鸡扑棱棱飞得满天都是,枪声响得跟放鞭炮似的。两趟访问下来,中巴领导人之间的交情算是扎下了根。 要说这次访问的影响,可不光是领导人之间投缘这么简单。 1955年巴基斯坦闹粮荒,新中国二话不说支援了六万四千吨大米,这事在巴方心里记了人情。后来两国在克什米尔问题、边境谈判这些大事上能谈得来,跟这些你来我往的交情分不开。 那个年代新中国刚立国,国际上没几个朋友,美国带着西方国家围堵,周边邻国也多是观望态度。巴基斯坦能顶着压力跟中国交好,跟这些务实的外交动作密不可分。 就说耿飚大使初到伊斯兰堡那会儿,拿着国书去总统府,人家直接把贺信放在就职典礼上念,这在当时可算给足了面子。 回头再看打猎这事,表面看是军人之间的游戏,里头藏着外交智慧,贺龙要是真在猎场上大显身手,把总统的风头抢了去,面子上是痛快了,可两国关系未必能这么顺当。 后来周总理几次出访都带着贺龙,看中的就是他这份拿捏分寸的本事。 要说中巴友谊能延续到今天,这些老辈人打下的基础功不可没,当年贺龙在猎场上收着枪法,米尔扎在国宴上开怀大笑,这些细节堆起来就成了两国互信的砖瓦。现在常说的“巴铁”情谊,种子其实早就埋在这些看似平常的外交往来里了。 信源:耿飚回忆录《将军大使》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