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局势已经反转,不再是美国利用“台湾牌”牵制中国,而是中国通过台湾问题来消耗美国。我们的策略很简单,就是围而不攻,用实际行动表明我们的态度。 要搞懂现在的局势,得先回头看看历史。上世纪,美国把台湾当成冷战时期的棋子,通过军事援助和外交支持,硬生生把台湾塑造成对抗中国大陆的前沿阵地。 那时候,美国有绝对优势,经济、军事实力都碾压中国,台湾对美国来说就是个好用的工具。可随着中国崛起,经济总量逼近美国,军事能力突飞猛进,台湾的角色开始变味。 尤其是最近十几年,中国不再是被动挨打的一方,而是主动出招,把台湾问题变成了一场消耗美国的大戏。 这种转变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2000年以后,中国经济起飞,军费投入猛增,海军从近海防御转向远洋作战能力。 反观美国,虽然还是全球霸主,但国内问题一大堆:经济复苏缓慢、债务高企、内部撕裂。这些都让美国在面对中国时底气不足。 中国对台湾的策略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围而不攻。啥意思呢?就是通过军事、经济和外交手段,把台湾围得死死的,但又不真的动手打。 这招这招“围而不攻”的妙处在于,它不直接挑起战争,避免了国际社会群起攻之的风险,但又能持续给美国施压,让美国在军事部署、经济援助和外交斡旋上不断出血。 美国现在是真有点骑虎难下。过去,它用台湾牵制中国时,自己底气足,资源多,随手一挥就是几亿军援。 可现在不一样了,美国经济没那么硬,军费开支却年年涨,2022年国防预算都快8000亿美元了,光维持亚太地区的军力就得花大价钱。 再说经济牌,美国想帮台湾搞“脱钩”,让它少依赖大陆市场,但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台湾的半导体产业全球顶尖,可原材料、设备、市场都跟大陆脱不开关系。 美国自己也离不开台湾的芯片,台积电在美国建厂成本高得吓人,效率还不如台湾本土。结果呢,美国既要保台湾经济,又得防着中国卡脖子,左右为难。 台海的军事对峙是消耗战的主战场。中国海军现在有两艘航母在服役,第三艘也在造,舰艇总数早就超美国。每次台海演习,美国都得派航母战斗群过来“震慑”,可这震慑的成本高得离谱。 一艘航母出动一天,烧的油钱就得上百万美元,加上人员补给、武器维护,一年下来光在台海附近转悠就得花几十亿。中国呢?演习就在家门口,成本低得多,摆明了是要跟美国比谁耗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