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晚唐时期,怀才不遇的罗隐,与12年前的一位江南名妓相逢后,对方嘲笑:“十多年过去

晚唐时期,怀才不遇的罗隐,与12年前的一位江南名妓相逢后,对方嘲笑:“十多年过去了,你还没考中啊?”罗隐心里不满,便作诗一首。结果这首诗流传至今,却被众人用错典故,令专家很是无奈。 那是个烟雨蒙蒙的傍晚,罗隐刚从长安落第归来,衣裳还沾着北方的尘土。行至江南某处渡口,忽听得画舫中传来熟悉的琵琶声。掀开珠帘的刹那,他愣住了——当年色艺双绝的歌姬,虽眼角已染细纹,可那眼波流转间的风情,仍和记忆里一模一样。“罗公子,”女子执扇掩唇轻笑,“人家都说十年寒窗苦,您这都两个十年了,怎的还没捞着个功名?” 罗隐握着酒盏的手紧了紧,喉头泛起苦涩。这些年他十多次赴京赶考,每次都是铩羽而归。朝中朋党相争,寒门子弟难有出头之日,可这些心酸又怎是眼前人能懂的?他望向江面,看着雨珠在水面砸出涟漪,突然大笑出声:“好,好!既然姑娘有兴,罗某便献丑了。” 笔墨在宣纸上游走,片刻间一首《赠妓云英》跃然纸上:“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表面上是自嘲与调侃,可细细一品,满纸皆是对世道不公的愤懑。云英读完脸色骤变,她这才发现,眼前这个总考不中的书生,骨子里竟藏着这般傲气。 本是失意文人的一时抒怀,谁能想到这首诗竟像长了翅膀般,传遍大江南北。后世之人常引用“我未成名君未嫁”,来形容男女间的惺惺相惜或是遗憾错过,甚至衍生出各种浪漫故事。可鲜有人知道,罗隐写下这句诗时,心中翻腾的是对晚唐腐败科举的控诉,是寒门士子求而不得的悲凉。 专家们翻着古籍,连连叹气。就像明明是把刻着血泪的青铜剑,却被后人当成了定情的玉簪。罗隐恐怕也想不到,自己一生渴望在朝堂上施展抱负,到头来最广为人知的,却是这首带着怨气的诗。 而那个在历史长河中一闪而过的嘲讽,不仅成就了一首千古名作,更无意间揭开了晚唐社会的一角真相——在那个摇摇欲坠的时代里,有多少如罗隐般的才俊,被埋没在了权贵的阴影之下。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