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广西33岁男子被村民嘲笑“傻子”,30年间,他用牛车拉了200万块石头,为此累死20多头牛,他到底是为了什么? 1986年8月份的台风,让37名渔民失去了生命。 直到现在,陈光权想起当年的场景,还是忍不住掉下眼泪。 邻居老张是他的好兄弟,也在这次灾难中失去了生命。 那时候他就在想,如果当时东岸要有一个避风港,就不至于死这么多人。 在这一瞬间,陈光权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准备在东湾填海造港。 当村长知道他的这个想法后,觉得他是在痴人说梦。 陈光权听完村长的“嘲笑”,也没有放在心上。 第二天,他就牵着自己家的的老黄牛,拿着铁锹就出发了。 陈光权凭着自己多年的经验,把港址选择在了东湾一处天然海沟。 明面上是建港,实际上是抵御风浪。 他先用铁杵撬动岸边的玄武岩,再用牛车拉石填海。 一块三四百斤重的礁石,需先用铁棒撬动,再垫石块调整角度,趁海浪冲击时推上牛车。 1989年的夏天,陈光权刚垒起第一段50米堤坝,却被台风直接吹塌了。 30年间,陈光权的牙齿因长期咬紧搬运重物而脱落,十指关节严重变形,右手无名指被压断后永远无法伸直。 20多头牛累死在建港路上,最后一头老牛临终前,他跪在牛棚里哭得像个孩子。 但当“马拉港”最终成型时,这个港湾能容纳百艘渔船,航道在涨潮时形成天然屏障,退潮后可供检修船只。 现在,“马拉港”已成为涠洲岛东岸的守护神。 2024年台风“摩羯”来袭时,132艘渔船提前入港,无一人伤亡。 72岁的陈光权依然住在港口的木屋里,每天清晨五点便开始巡逻。 他拿着自制的长柄耙子疏通航道,用铁铲修补被潮水侵蚀的堤岸。 渔民们出海前总会往他家门缝里塞几条鱼,他却总是追出去塞回对方手里:“我建港不是为了这个。” 2019年,陈光权荣登“中国好人榜”。 面对记者的采访,他淡淡的说道:没有什么可炫耀,我只是一个搬石头的普通人。 对此,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