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天气多变,容易感冒,咳嗽也是常见的症状,但很多人不知道,中医对咳嗽的认识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医认为,咳嗽的发生与肺、脾、肾三脏密切相关,不同阶段的咳嗽反映的问题也不相同。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

中医认为,肺为华盖,肺就好像一个雨伞,在人体最高的位置,把其他脏腑保护在下面,所以当有风寒、病毒等侵袭人体的时候,首先伤害的就是肺,导致肺的功能出现异常。那这时就会开始咳嗽,偶尔还会伴随着咳痰,鼻子不通等情况。那如果痰质地清晰,颜色发白,像这种情况,多属于寒邪袭肺,中医上常参考通宣理肺丸加减来调理。如果咳的痰颜色发黄,质地粘稠,还不容易咳出来,像这种情况呢,就多属风热犯肺了。中医上常参考橘红丸加减调理。

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如果脾不好的话,那就会源源不断的生成痰。这时痰就会储存在肺里,阻碍气机流动,影响到肺的正常功能。那肺为了把痰排出去,也会一直咳嗽,尤其是在早上咳嗽最多,咳嗽时呢还伴有大量的黏痰,有时呢还会出现胸闷、恶心、想吐的现象,像这种情况,调理上就要注意燥湿化痰了,中医上常参考二陈汤加减调理。

中医认为,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意思也就是说呼吸是肾与肺共同配合完成的。肺管出气,肾管吸气,肺肾两脏功能正常,那呼吸就会顺畅。但如果肾虚了,导致呼吸不顺畅,就会出现咳嗽的情况,并且一咳嗽就感觉吸不进气,呼吸有些困难,只能大喘气,而这种症状叫做虚咳,所以才说久咳在肾。像这种情况,就要注意补肾气了。中医上常参考金匮肾气汤来加减调理。

通过了解咳嗽的三个阶段,我们可以发现,中医对咳嗽的认识是从整体出发的。不同的咳嗽表现提示着不同脏腑的问题,调理方法也各有侧重。如果咳嗽长期不愈,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辨证施治,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