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4年,清军在郭隆寺激战并大败两万喇嘛。清军攻克郭隆寺后,岳钟琪将投降的6000喇嘛全部处死,青海喇嘛谈岳色变。岳钟琪认为郭隆寺乃藏污纳垢之地,于是命人一把火将这座青海最大的寺庙烧成了灰烬。
西北边陲的烽火从康熙五十六年就烧起来了,那时候准噶尔部跟北边的沙俄勾勾搭搭,两家商量着要把青海和西藏给吞了。
六千准噶尔骑兵趁着西藏内部闹矛盾,呼啦一下就冲进了拉萨城,把驻藏大臣的两个儿子都给砍了,还把好些个当官的关进了大牢,这伙人动作快得很,不到一年工夫就把西藏给占了。
康熙皇帝在京城接到急报,倒是没急着发兵,有人说老爷子年纪大了顾虑多,也有人说朝廷当时忙着南边的事腾不出手。
反正拖拖拉拉过了一年多,等到康熙五十七年才派了支队伍往西藏赶。
谁成想准噶尔早就张着口袋等着呢,清军刚到地方就让人给包围了,粮草断了援兵也没来,最后全军覆没连个报信的都没跑出来。
吃了这个大亏,康熙皇帝算是彻底清醒了,这回动了真火,从京城调了南北两路大军,还把自己十四儿子派去当主帅。
要说这十四阿哥也是个狠角色,带着人马就往青海扑,这时候有个叫岳钟琪的副将冒出来了,这人打仗鬼点子多,带着先头部队摸到理塘,本来想招安当地藏军,结果发现这帮人早就跟准噶尔穿一条裤子了。
岳钟琪眼珠子一转,假模假式说要谈判,把叛军头目骗到帐篷里喝酒,酒过三巡突然摔了杯子,埋伏的刀斧手冲进来把人全给剁了。
群龙无首的叛军乱成一锅粥,岳钟琪趁势拿下理塘全境。
不过这还不算完,他带着队伍往西藏方向推进,路上逮了好几个准噶尔的探子。
为了过金沙江,他专门挑了三十多个会说藏语的士兵,让他们扮成牧民混到对岸。
果不其然这招真管用,没几天就摸清了准噶尔在江边的布防。
要说打仗这事,岳钟琪是真有办法,金沙江上有座吊桥,准噶尔派了重兵把守。
他先让手下在半夜往江里扔木头,假装要搭浮桥,守桥的敌军听见动静,呼啦啦全往江边跑。
正在这时埋伏在桥头的清军突然杀出来,三下五除二就把吊桥给占了,消息传开,周围十几个部落赶紧派人来投降,生怕跑慢了挨刀。
等打到拉萨城下,准噶尔的军队早就跑没影了,清军进城那天,老百姓箪食壶浆出来迎接,可谁也不知道这仗还没打完。
西北这地方邪乎得很,按下葫芦浮起瓢,青海那边又闹起来了,好几万喇嘛跟着造反,把朝廷派去的亲王和钦差都给杀了。
雍正皇帝刚登基就碰上这摊子烂事,气得直拍桌子,立马封了年羹尧当大将军,岳钟琪给他当副手。
要说年大将军也是倒霉,刚到西宁还没安顿好,就让叛军团团围住,岳钟琪带着三千骑兵连夜奔袭,跑死了几百匹马,总算是及时赶到,两军里应外合,把叛军杀得哭爹喊娘。
最要命的是青海有座郭隆寺,号称西北第一大庙,表面上是佛门清净地,暗地里成了叛军老巢。
岳钟琪带兵围了七天七夜,最后硬是攻了进去,寺里六千多个喇嘛跪地求饶,可岳钟琪咬死了不松口,全给砍了脑袋,完事还放把火烧了寺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百年古刹化成一片白地。
这场仗打完,西北算是消停了几年,不过老百姓私底下都说,那些喇嘛阴魂不散,后来年羹尧倒台、岳钟琪下狱,保不齐就是遭了报应。
当时朝廷可是给岳钟琪连升三级,赏了黄马褂还赐了宝剑,只是西北这地方就像个火药桶,指不定什么时候又得炸。
从康熙五十六年到雍正二年,前后折腾了七八年,死了少说十几万人,说白了还是朝廷对边疆管得太松,让那些部落头人钻了空子。
但这都是后人的看法,当年打仗的将军们可顾不上这些,能保住脑袋立功受赏就算烧高香了。
信息来源:《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