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中国长寿之王”龚来发,终身未娶活到133岁,可匪夷所思的是,他却有一个公认的“

“中国长寿之王”龚来发,终身未娶活到133岁,可匪夷所思的是,他却有一个公认的“坏习惯”,一百多年来从来都没有中断过! 在贵州黔北的深山褶皱里,流传着一个跨越三个世纪的传奇。有位名叫龚来发的老人,从同治年间活到改革开放后的1995年,整整133载春秋。 这位被官方认证的"中国长寿之王",生前既没有养生专家的头衔,也不讲究营养搭配,却让现代医学专家们围着竹烟杆挠破了头。 黔北务川县茅天镇的向家坳,一户贫苦农家抱着刚满半岁的男婴犯愁。当家人望着四面漏风的茅草屋,咬咬牙把孩子送到大岭帮的向老二家。 这个襁褓中的婴儿,就是后来名震全国的龚来发。 养父母相继离世,村里人自己都吃不饱饭,谁还顾得上个半大孩子? 这个黑瘦少年转身扎进莽莽苍山,过起了现代人难以想象的"野人"生活。 白天摘野果掏鸟蛋,夜晚蜷在岩洞里数星星,四年光阴把他磨砺得像山岩般硬朗。 村里人偶尔在山道上撞见这个浑身长满黑毛的"小野人",都会往他怀里塞个烤土豆。 命运的转机出现在龚来发十四岁那年,大帮岭的富户向礼全正为家里缺劳力发愁,听说山里有这么个手脚麻利的"野人娃",当即带着新衣裳找上门。 当龚来发在向家厨房捧着热气腾腾的苞谷饭时,谁也没想到这个浑身煤灰似的少年,会成为改写向家命运的"福星"。 说来也怪,自从龚来发进了向家,原本子嗣艰难的向礼全夫妇连生三子,田里的庄稼也像施了仙法似的节节拔高。 向礼全六十大寿那天,看着满堂儿孙和堆成小山的粮食,拉着龚来发的手立下家训:"往后向家子孙,要像孝敬亲爹一样伺候龚老汉!" 这声嘱咐像种子落在沃土里,在向家生了根发了芽。七代人接力照顾着这位特殊的长辈,从拖着辫子的晚清到喇叭裤流行的九十年代。 村里后生们想不通,这个抽着竹烟杆、顿顿吃杂粮的瘦小老头,怎么就能熬走整整七代人? 1993年的秋天,务川县来了群扛着"长枪短炮"的记者。原来中国老龄委搞"百岁寿星排座次",131岁的龚来发戴着"长寿之王"的金匾,乐呵呵坐在竹椅上让记者拍照。 最让城里人吃惊的是老人别在腰间的竹烟杆——这杆陪了他百多年的老伙计,每天要"吧嗒"上十来回。 要说龚来发的日子过得实在简单,天蒙蒙亮就扛着锄头下地,晌午回家扒拉两碗苞谷饭,傍晚蹲在门槛上抽袋烟看日落。 村里赤脚医生劝他戒烟,老汉眯着眼笑:"抽了百把年,阎王爷的生死簿怕是让烟油糊住了字。"这话逗得满院子人直乐,谁承想两年后老人真就无疾而终。 专家学者们捧着体检报告直摇头,按说抽烟伤肺,可龚来发的肺活量比小伙子还足;天天吃粗粮,牙齿到老都没掉几颗。 最后只能归结于"老天爷赏饭吃"——人家基因里刻着长寿密码,深山里的好空气又把尼古丁的危害冲淡了。 倒是村里的老人们看得通透,他们说龚来发的长寿秘诀就藏在日复一日的山歌里,在给娃娃们讲古时的爽朗笑声中,在暴雨天帮邻居抢收稻谷的竹斗笠下。 那个陪伴他百多年的竹烟杆,不过是山民苦日子里的一点甜头。 1995年寒露那天,龚来发在睡梦中安然离世。向家第七代孙捧着遗像走在送葬队伍最前头,满村男女老少自发跟着,纸钱撒得满山白茫茫。有记者数了数花圈,整整133个,暗合着老人走过的春秋。 如今站在向家老宅前,还能看见龚来发常坐的那方青石凳。石面被烟杆磕出的凹痕里,积着经年的雨水,倒映着黔北的流云。山里娃娃们仍会指着云雾缭绕的远山说:"瞧见没?龚老祖正在云头上抽旱烟呢!" 主要信源:(草在线——一根古老的土烟杆,中国“长寿之王”活133岁、抽了1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