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张学良赞助给刘长春8000大洋,让他去参加洛杉矶奥运会,坐了22天的邮轮之后,刘长春到了赛场才发现,别的运动员穿的都是跑鞋,只有自己的鞋是皮质的。 说起中国奥运史,刘长春这个名字绝对绕不过去,他是第一个站上奥运赛场的中国人。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1932年,他们搞了个伪满洲国,想通过国际舞台给这傀儡政权撑门面。当时奥运会正好是个机会,日本想拉中国运动员去代表伪满洲国参赛,刘长春就被盯上了。5月21日,大连《泰东日报》登了消息,说他要代表伪满洲国去洛杉矶,舆论炸了锅。 刘长春一看这情况,坐不住了,直接在《大公报》上发声明,说自己绝不会背叛祖国,去给伪满洲国当傀儡。这话说得硬气,也让他站到了风口浪尖上。那时候东北已经被日本控制,他拒绝日本的决定可是冒了不小的风险。不过也正因为这股爱国劲儿,他的事迹传开了,中国决定派他去奥运会,代表正宗的中华民国。 可问题来了,国家那时候乱成一团,哪有钱送人去美国比赛?关键时刻,张学良站了出来,掏了8000银元资助刘长春。这8000银元在1932年不是小数目,差不多是当时普通工人几辈子都赚不到的钱。 1932年7月8日,刘长春从上海坐上“威尔逊总统号”邮轮,出发去美国。这趟旅程22天,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那时候的邮轮条件一般,船舱闷热,吃的也单调,面包、土豆、腌肉撑死了就这些。海上颠簸,他还得忍着晕船的不舒服。不过他没闲着,每天在甲板上练跑步,尽量保持状态。7月29日,船终于到洛杉矶。码头上一堆华侨等着他,挥着旗帜喊“中国!中国!”那场面挺感人。刘长春一下船,美国警察还派了四辆摩托车开道,护送他去唐人街。 7月30日,第十届奥运会在洛杉矶纪念体育场开幕。刘长春扛着中华民国国旗,走在入场队伍里。中国代表团就六个人,显得有点单薄,但他们排在第八位出场,观众还是给了掌声。可到了比赛那天,问题来了。他一看别的运动员,人家脚上全是轻便的跑鞋,橡胶底,抓地力强,专门为田径设计。而他呢,穿的是从国内带来的黑皮鞋,硬邦邦的,跑起来既沉还滑。他试着跑了几步,心里估计就凉了半截。 7月31日,100米预赛开跑。刘长春尽力冲刺,可皮鞋拖了后腿,11.5秒,小组第五,没进下一轮。第二天200米预赛,他跑了23.4秒,还是小组第四,没能晋级。成绩虽然不理想,但没人能说他不努力。 比赛后,美国有位女士被他的故事感动,还找到他表达了好感,想跟他回中国。刘长春谢绝了,说自己有老婆孩子。回国后,刘长春没停下脚步。1933年,他在中华民国第五届全国运动会上又拿了100米和200米冠军,100米还跑出10.7秒,破了全国纪录。这纪录保持了25年,直到1958年才被打破。那几年,他跟南方短跑名将程金冠齐名,人称“北刘南程”,是中国田径的顶梁柱。 1936年,他又去了柏林奥运会,参加了100米、200米和4x100米接力。这次条件稍微好点,但训练还是不够系统。100米和200米他都止步预赛,接力赛中国队跑了44.8秒,小组第六,也没进决赛。虽然还是没成绩,他的坚持让中国在奥运会上多了一次亮相。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刘长春的生活也受了影响。他去了长沙,可没多久就失业了。1938年,他住的地方失火,1932年奥运会的纪念章这些宝贝全烧没了。那段时间,他只能暂时放下体育,找别的活儿养家。 1942年,他在北平师范大学当体育老师,开始教学生跑步。他把自己的经验传下去,课堂上讲得生动,学生们都很喜欢。1945年抗战胜利后,他在教育这条路上继续努力,培养了不少体育人才。 1950年,刘长春回大连,进了大连理工大学体育系当教授,一直干到1983年。他写了本《短跑》,总结了自己多年的训练经验,成了不少教练的参考书。他还当过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全国体育总会常委这些职务,帮着制定体育政策,推动群众体育发展。作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他也为国家体育事业出了不少力。 他个人生活挺低调,跟老婆姜秀珍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刘鸿图,二儿子刘鸿亮后来成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是环境工程专家。家庭是他奋斗的一个支撑。 1983年3月25日,刘长春在大连因病去世,74岁。他走了,中国体育界少了个先驱。不过他的影响没断,大连理工大学建了“长春学院”和刘长春体育馆,东北大学2008年也建了刘长春体育馆,还立了雕像。大连奥林匹克广场的刘长春雕像3.8米高,基座6.4米,成了当地地标。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他的故事被拍成电影《刘长春》,还有电视剧《追梦》也在教育电视台播了。这些作品让更多人知道了他。他有两个心愿:中国人在奥运会拿金牌和国家办奥运会。他走后,这俩愿望都实现了。1984年许海峰拿了奥运首金,2008年北京办了奥运会。他儿子刘鸿图还当了沈阳站的首棒火炬手,挺感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