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埴轮书话[超话] 中国中世的贵族文学(以下引自林晓光《王融与永明时代》[上海古籍

埴轮书话[超话] 中国中世的贵族文学

(以下引自林晓光《王融与永明时代》[上海古籍2023],pp.36-39)

所谓贵族文学,就是在贵族时代由贵族创造和阅读,在贵族阶层中传承发展,在贵族社会中发挥功能的文学。

在贵族文学时代,贵族之外虽然还存在着庞大的庶民阶层,但他们与文学是几乎全然无涉的,他们还没有获得创造甚至接触文学的能力和权利。无论在过去的研究中怎样夸大强调,我们从六朝文学中能够找到的庶民因素(人民性),实际上所占整体比重极其微小。这绝不仅仅是在内容上的表现,而是由于整个文学的担当者和接受者都只限于社会的一小部分阶层。贵族在文学中表现贵族的世界,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仅如此,在文学进而被记录而留存至今日的层面上,担当着编集、记录功能的依然是贵族,也就是说所有六朝的文献史料,都被贵族性的观念和眼光所过滤、择取。我们在理解六朝文学的各种相关史料时,也不能不将这一点作为前提置于观念之中,而绝不可以为那些史料本身是无所偏倚地在反映六朝时代本身。

这是一种具有特殊时代规定的文学研究视角。正是在这一点上,中国中世文学与近世文学有着本质的分歧。在中国文学中的中世贵族文学,就是与中世贵族时代相适应,盛行于这一时期的文学形态。从核心形态外推,不妨划分为三个层次(见下图):

……当然,分类总不会是完美的,现实永远在超越和模糊界限,我只能尝试给出一个大致的概念而已。不过从上面的划分也已经可以看到,中世贵族文学与今天观念中的文学,在内涵范围上实存在着重大的区别。今天的所谓文学,几乎纯属最后一类“个人文学”。贵族文学中的大部分内容,都不容于今天的文学概念。从宫廷文学到贵族生活文学,是一个性质逐渐模糊的外推圆。宫廷文学可以说是最为典型的贵族文学,而贵族生活文学,尤其是其中的个人文学,则常常可以见到未必专为贵族所独有的形态,例如隐逸诗和田园诗。这是由于越是个人化的文学创作,就越是远离特定的社会规制,而趋向于“人”的普遍共性。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为什么山水田园诗这样的作品会最受到后世的重视,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越来越壮大,就毫不奇怪了,因为站在庶民文学的立场回看过去的时候,贵族时代文学中最能庶民所理解的就是这类文学,最吻合他们的生活及表达欲望的也是这类文学。这一点,与庶民文学范畴相比对观察,最为清楚。如果画出贵族文学与庶民文学两个相交的圆,则宫廷文学与庶民文学彻底无涉;而贵族生活文学则与庶民文学可以画出相当大的重合区域,这也正是我们的六朝文学研究中最被重视,占据了压倒性优势的部分(但是依然应当指出,从文学类型上看虽然有所重合,从作品的具体风貌上看贵族生活文学与庶民文学仍有着显然的区别)。换言之,我们今天所构筑起来的“六朝文学”整体像,实际上是通过我们这些“庶民的眼睛”所能看得到、看得懂的六朝文学像。我们就像一个盲人一样在摸“六朝文学”这头大象的一条腿或者尾巴。我们违背了学术研究的基本原则——首先全面地观察说明对象,其次才来给予分析评价,而是直接跳过基本步骤,先用自己的眼睛选取了“有价值”的东西,再在这个限定的范围内构筑起六朝文学史。可以说,至今为止,对宫廷文学的研究几乎未起步,对朝堂文学的研究也是仅仅开始而已。参照上文的分类图,现状的怪异之处就变得非常明显:越是处在时代文学核心,表现时代文学特征的类型,就越是得不到研究和重视。这种状况,是不可能使我们真正理解六朝文学全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