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小看印度!不出意外,印巴战争结束后,为了对巴基斯坦形成空中优势,印度会采购美国的F—35,或者俄罗斯的苏—57。即使这样,印度空军仍然不是巴基斯坦空军的对手。
印度就算咬牙买了 F-35 或者苏 - 57,空军还是打不过巴基斯坦,这里面有几个绕不开的坎儿。就拿这次空战来说,印度输就输在三个根子上 —— 导弹够不着人,雷达看不见远处,整个队伍还各自为战。
先说导弹这事儿。印度现在用的 R-77 和 AIM-120C7,射程也就 80 到 100 公里,人家巴基斯坦的歼 - 10CE 挂的 PL-15E,射程实打实 145 公里,实战里甚至能打到 160 公里。
这就好比两个人打架,一个人拳头只能挥到眼前,另一个人胳膊能伸长一倍,还没等近身就被揍趴下了。更要命的是,PL-15E 有双脉冲发动机,快打到目标时还能突然加速,印度战机想靠机动躲都躲不掉。
反观印度,就算买了 F-35,美国给的大概率还是 AIM-120C8,性能也就比 C7 好那么一丢丢,根本追不上 PL-15E。苏 - 57 倒是能挂 R-77M,射程号称 160 公里,可这导弹技术还是上世纪的老底子,跟 PL-15E 比起来就是个 “近视眼”。
再看雷达。印度的 “阵风” 战机用的 RBE-2 雷达,探测距离才 160 公里,而巴基斯坦的歼 - 10CE 装的 KLJ-7A 雷达,探测距离直接拉到 240 公里。这就像两个人夜里摸黑打架,一个人戴着眼罩,另一个人举着探照灯。
更绝的是,巴基斯坦还有 ZDK-03 预警机,能提前 470 公里发现目标,指挥歼 - 10CE 在 150 公里外就发射导弹,连歼 - 10CE 自己的雷达都不用开。
印度这边就惨了,预警机是以色列的,战机有法国、俄罗斯的,数据链根本连不上,A-50EI 预警机传个数据都卡壳,活活把 “千里眼” 变成了 “睁眼瞎”。
最要命的是整个作战体系。印度空军那叫一个 “万国牌大杂烩”,苏 - 30MKI 用俄式数据链,“阵风” 用北约标准,LCA “光辉” 又是本土系统,就像一支乐队各吹各的调,根本没法合奏。
平时训练还行,一到实战就抓瞎 —— 这边苏 - 30 发现目标了,那边 “阵风” 还在找雷达信号,等信息传过去,巴基斯坦的导弹早飞过来了。
反观巴基斯坦,从歼 - 10CE 到 ZDK-03 预警机,再到地面的红旗 - 9 防空系统,全用中国的 Link-17 数据链,信息一秒钟就能在整个战场上跑个来回,真正做到了 “发现即摧毁”。
就拿这次空战来说,巴基斯坦的预警机直接引导歼 - 10CE 发射导弹,6 架印度战机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击落了,连己方飞机都差点误击,这就是体系崩溃的下场。
有人可能会说,F-35 和苏 - 57 都是五代机,隐身性能多厉害啊。可隐身这东西得整套体系配合才行。印度的雷达、预警机、指挥系统都是东拼西凑的,根本发挥不出五代机的优势。
就像穿着防弹衣去跟人拼刺刀,防弹衣再好也挡不住人家的匕首。再说了,F-35 的 AN/APG-81 雷达还是上世纪 90 年代的技术,探测距离也就 200 公里,跟歼 - 10CE 的 KLJ-7A 比起来还差着一截。
苏 - 57 的 N036 雷达虽然远,但对隐身目标的探测距离只有 50 公里,碰上巴基斯坦未来可能装备的歼 - 35,估计连人家影子都看不见就被打下来了。
更麻烦的是,印度想建立自己的一体化作战体系,最少得 20 年。可现在的问题是,巴基斯坦根本不会给它这个时间。人家的中式体系已经在实战中证明了威力,而且还在不断升级。
印度这边呢,光是整合现有装备就够头疼的了 —— 苏 - 30MKI 要接入以色列的预警机网络,得改数据接口;“阵风” 要和本土的 LCA 协同,得重新写软件。这些活儿没个十年八年根本搞不定,就算勉强凑合用,性能也得打个对折。
说白了,现代空战早就不是单机性能的比拼,而是整个作战体系的较量。印度就算砸锅卖铁买了 F-35 和苏 - 57,要是解决不了导弹射程、雷达探测和系统集成这三个根本问题,就好比开着跑车在泥坑里打转,空有一身劲儿却使不出来。
反观巴基斯坦,有中国手把手教的体系化作战经验,再加上装备的科学性和更新换代的节奏,早就把印度甩在后面了。这就像两个人下棋,一个人盯着眼前的棋子,另一个人已经算到了十步之外的棋局,胜负其实早就定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