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妈撞人事件后续来了! 目前青岛中院已经关闭了评论,青岛大妈撞人事件后续真是越看越迷惑!
这案子简直比悬疑剧还魔幻!法院刚判完“行人安全距离”,转头就把评论区一关,活像干了亏心事怕人戳脊梁骨。网友调侃:“青岛中院这是连夜买了站票跑路?” 更绝的是,央媒直接下场开怼:“普通人不能被强加义务!” 这波操作,连吃瓜群众都看傻眼了。
看看判决书里的神逻辑——大妈突然转身撞人,法院却让被撞的赔7万,理由是“没保持安全距离”。可翻遍《道路交通安全法》,哪条写了行人之间得隔两米走路? 有律师气得直拍桌:“按这标准,早高峰地铁里得判全车厢人互赔!”
最讽刺的是调解过程。大妈开口要18.8万,法院“贴心”砍到7万,还美其名曰“圆满化解”。可监控明明显示,王某正常走路,大妈打电话分心突然折返。网友炸锅:“下次是不是得随身带测距仪?转身前先喊‘倒车请注意’?”
青岛文旅这回真是躺着中枪。评论区被“安全距离观光攻略”刷屏:“请问栈桥散步该间隔几米?”“啤酒节人挤人算集体违法吗?” 这波负面营销,估计能让当地导游连夜修改解说词:“各位游客,现在进入‘法律高风险路段’,请保持1.5米防御姿态……”
法律界也吵翻了天。支持派搬出《民法典》的“注意义务”,反对派直接甩出德国判例——行人碰撞除非故意或重大过失,否则不追责。 更有人翻出青岛中院黑历史:“当年‘萝卜拍卖案’也是他们,怎么专出奇葩判决?”
现在最慌的怕是全国老人。网友神总结:“以前碰瓷要躺车底,现在转身就能创收。” 但真当“碰瓷2.0”那么好干?医学专家泼冷水:“62岁股骨颈骨折,手术费都不止7万,这‘创业成本’有点高。”
青岛中院删文关评的举动,反倒坐实了舆论猜测。要知道,当年南京彭宇案法官王浩被调岗,这次韩法官会不会步后尘? 有知情人士透露,内部已启动案件复查,毕竟央媒都点名了:“司法不能异化成‘谁老谁有理’。”
这事儿最荒诞的,是它发生在2025年。AI都能写判决书了,人类还在为“走路该不该赔钱”吵翻天。或许真如网友所说:“法律要是脱离常识,那每个人都是潜在被告。”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