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明荃归沪祭祖情牵故里,离乡69载沪语乡音未改 在香港演艺圈,汪明荃堪称“全能女王”。她身兼演员、歌手等多重身份,在香港举办的演唱会场场爆满,人气爆棚,深受大众追捧。其影响力不仅局限于香港,在内地也拥有众多忠实粉丝。可惜的是,此前她一直未能有机会到内地举办个人演唱会。 时光荏苒,出道近60年的汪明荃,终于迎来了人生中一个极具意义的时刻。在香港圆满完成新一轮演唱会后,她将舞台延伸至内地,而上海,这座承载着她童年记忆的故乡,成为了她内地巡演的重要一站。对汪明荃而言,此次回故乡开唱,意义非凡,那是一种难以言喻的亲切感,仿佛时光倒流,让她重新回到了魂牵梦萦的童年时光。 其实,上海对于汪明荃来说,并非全然陌生。这些年,她因工作原因多次到访这座城市,但每次都是来去匆匆,无暇停留,更未能深入感受故乡的温暖。而这一次,在完成上海演唱会后,她终于有了难得的空闲时间,于是开启了一段充满温情与回忆的私人行程——探亲访友、祭祖扫墓。 汪明荃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扫墓祭祖的照片,照片中的她身处上海青浦归园公墓前。此时,扫墓高峰期已过,墓园内一片静谧,鲜有人至。只见她手中提着一袋水果,红彤彤的苹果、金黄的香蕉,散发着清新的果香;怀中捧着一束洁白的花朵,花瓣上还带着清晨的露珠,显得格外素雅;此外,她手里还拎着一个黑色袋子,里面装的想必是精心准备的祭品;身上背着一个侧背包,整个人被大包小包环绕着,却丝毫不见疲惫,反而透着一股虔诚与庄重。 当天,汪明荃的打扮简约而休闲。她身着一套褐色的运动装,头戴一顶时尚的太阳帽,脸上架着一副墨镜,整个人看起来低调又不失优雅。不过,从照片中隐约能感觉到,当天的天气似乎有些阴沉,乌云遮住了阳光,使得整个氛围略显凝重。她这一身全副武装的装扮,或许本意是想在这样特殊的日子里,避开外界的干扰,不被他人认出,以更纯粹的心境去缅怀先人,并非出于明星的身份顾虑。而且,从她素颜出镜的状态也能看出,她是以最本真的模样去面对先人,毕竟祭祖本就是一件庄重且私密的事情,无需浓妆艳抹。 此次,汪明荃在上海青浦归园拜祭的是祖父母。之后,她又前往苏州,祭拜了外公外婆。这或许是她多年来第一次在内地举行如此庄重的祭祖仪式,对于内地墓园的祭祖要求,她显得有些陌生。按照传统习俗,祭祖时通常要烧香点蜡烛,还要焚烧金银衣纸,以表达对先人的敬意与怀念。但如今,内地积极倡导绿色环保的祭祖方式,已经禁止了烧香点蜡烛等行为。面对这一变化,汪明荃展现出了豁达与理解,她在留言中表示,形式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内心的一份心意。事实上,她对祖父母的深情厚谊早已融入了每一个细节之中。尽管她拜祭的是祖父母那一辈人,但童年时期与祖父母在上海共同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成为了她心中最珍贵的回忆。即便时光流转,她依然铭记着祖父母的养育之恩,这份感恩之情从未因岁月的流逝而褪色。 汪明荃的祖籍是上海青浦,她不仅在上海出生,还在这里度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1956年,年仅9岁的她随家人迁居香港生活。然而,上海话早已深深烙印在她的记忆深处,成为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次在上海举办演唱会时,她在现场与粉丝交流,几乎全程使用上海话。当地人听后纷纷赞叹,她的上海话十分纯正,带着老派上海话独有的韵味,仿佛将人们带回到了那个充满烟火气的旧时光。 原来,在9岁前往香港之前,汪明荃一直与祖父母生活在上海青浦。那时,父母已经先行前往香港,正在为她办理移民手续。在祖父母的悉心照料下,她度过了人生中最纯真美好的童年时光。即便后来到了香港,粤语逐渐成为她日常交流的主要语言,但她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在上海,没有忘记那口地道的上海话。如今,时隔多年,当她再次开口说起上海话时,那熟悉的语调、亲切的词汇,瞬间拉近了她与故乡的距离,也让现场的粉丝们感受到了她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与热爱。 从上海到香港,汪明荃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在香港,她完成了小学、中学的学业,之后凭借着对演艺事业的热爱与执着,报考了丽的映声训练班,正式开启了她的演艺生涯。20世纪70年代,她凭借出色的演技和独特的魅力,成为电视台的当家花旦,红极一时。与此同时,她在戏曲、演唱领域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演唱了众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如《万水千山总是情》《勇敢的中国人》等,成为了香港乐坛的标志性人物,举办过无数场大型演唱会,见证了香港演艺事业的辉煌发展。 尽管在香港生活、发展了这么多年,汪明荃从未忘记自己身为上海人的身份,也从不避讳提及自己的故乡。她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那份深深的眷恋,如同陈酿的美酒,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醇厚。如今,在离开家乡69年后,她终于有机会在上海举办演唱会,实现了多年来的心愿,也圆了无数粉丝的期待。这场演唱会,不仅是一场音乐的盛宴,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情感回归,让汪明荃与故乡的联系更加紧密,也让这份浓浓的乡情在舞台上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