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南唐后主李煜,就是我们熟知的那个很喜欢作词的君主,国破投降后,其妃嫔,被俘虏,遭

南唐后主李煜,就是我们熟知的那个很喜欢作词的君主,国破投降后,其妃嫔,被俘虏,遭受各种苦难和屈辱,尤为突出的是小周后,被宋太宗赵光义垂涎,多次令其入宫侍寝 975年,金陵城破时,李煜没有选择玉石俱焚。 他把投降表写了又撕,撕了又写,最终还是派人送到了宋军大营。 手持降表的使者跪在城外,李煜在城头看着远处的宋军,知道自己再也不是南唐的皇帝了。 押送北上的车队中,小周后坐在李煜身边。她的手紧紧握着李煜的胳膊,感受着颠簸中逐渐远去的故国。 到了汴京,宋太祖赵匡胤见了李煜,态度还算温和。 他封李煜为"违命侯",算是给了个台阶,李煜听到这个封号时,脸色如土,但他没有说什么。 违背天命的侯爵,这是何等的讽刺。 一年后,赵匡胤死了。 赵光义继位,改封李煜为"陇西郡公"。 表面上看,这是升格了。但李煜和小周后都知道,真正的噩梦才刚刚开始。 宋太宗赵光义喜欢召命妇入宫"朝觐"。 这本来是正常的礼仪,但小周后每次去了之后,都要几天才回来。 回来时,她的脸肿着,衣裳凌乱,眼睛红红的。 第一次,她回到住处就大哭大骂:"都是你无能!都是你投降!" 李煜想要安慰她,伸出手却被她推开。 第二次,她不哭了,只是静静地坐着,眼神空洞。 李煜问她怎么了,她摇摇头,什么也不说。 第三次,她回来就开始铺床叠被,动作机械而麻木。 李煜终于明白了什么,但他什么也不能做。 赵光义不满足于此。他让画师在屏风后面,把小周后被强占的场面画了下来。 画上,四个宫女按住小周后的手脚,她的衣裳撕碎了,脸上满是屈辱和痛苦。 这幅画有个名字:《熙陵幸小周后图》。 赵光义经常拿出来欣赏,有时候还会叫别的大臣一起看。 他指着画上的细节,得意地笑着。 小周后试过反抗。有一次,她咬伤了赵光义的胳膊。赵光义大怒,召来侍卫。 但他没有下令处死她,而是轻声说了一句:"李煜现在还活着,如果你希望他继续活着的话。" 从那以后,小周后再也不反抗了。 李煜知道这些,却无能为力,他开始大量饮酒,整夜不睡,当小周后不在身边时,他就写词。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这是《虞美人》的开头。 词流传开了。有人偷偷抄写,有人私下吟诵。 赵光义听到了,978年七夕,李煜42岁生日。徐铉奉命前来探视,带来了一壶好酒。 李煜喝下第一杯,感觉有些奇怪。喝完第二杯,他开始胸闷气短。他看着徐铉,想问什么,但声音发不出来。 徐铉低着头,不敢看他的眼睛。 小周后赶到时,李煜已经断气了,她扑在他身上大哭,捶打着他的胸口:"你怎么能丢下我一个人?" 但哭泣没有用,李煜死了,留下小周后一个人面对这个世界。 赵光义继续召她入宫。但这一次,小周后拒绝了。 "我夫君已死,我不会再进宫。"她的声音很平静,但每个字都很清晰。 那天夜里,她整理了李煜的遗物,把他们在南唐时的画像放在枕边,然后,她吞下了准备好的毒药。 第二天早晨,侍女发现她时,她的脸上竟然带着微笑。28岁的小周后,追随李煜而去。 后人写诗说:"江南剩得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 这句诗既指李煜,也指小周后。一个亡国之君,一个亡国之妃,他们的悲剧不只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 李煜的《虞美人》成了绝唱,小周后的屈辱成了禁忌。 但他们的故事流传下来,提醒后人权力的残酷,和尊严的脆弱。 在权力面前,才华是无用的,爱情是无力的,李煜有满腹诗词,却换不来国家的保全。 小周后有倾城之貌,却换来的是屈辱和死亡。 这种无力感,直到今天还能让人感同身受。 我们会问:如果李煜选择战死,结局会不会不一样?如果小周后选择逃走,命运会不会更好? 但历史没有如果。他们做出了选择,承担了后果。 李煜选择了投降,以为可以保全家人。小周后选择了忍辱,以为可以保全李煜。 最终,他们都失败了。 但他们的失败,反映了一个更深层的问题:在绝对的权力面前,个人的选择空间是非常有限的。 无论你是君主还是妃嫔,无论你有才华还是美貌,当权力的车轮碾过时,你都只能被碾碎。 这个故事不是爱情传奇,而是权力的寓言。 它告诉我们,在权力的游戏中,最大的悲剧不是失败,而是失去作为人的尊严。 李煜的《虞美人》流传千古,小周后的悲剧也成了历史的一页。 他们用自己的毁灭,见证了一个时代的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