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下图是毛泽东亲手搀扶许世友上台子的视频截图,影像中,毛泽东对许世友极其爱重,而许

下图是毛泽东亲手搀扶许世友上台子的视频截图,影像中,毛泽东对许世友极其爱重,而许世友对毛泽东则满脸的忠诚、敬重。 许世友没读什么书、一生好武、嫉恶如仇,他是出了名的性格火爆、桀骜不驯,为何却唯独对毛泽东如此心服口服,以至于常把“活着尽忠,忠于毛主席;死了尽孝,替老母守坟”挂在嘴边?这个问题的答案,实际就藏在这组截图里。 这条视频被拍下时,毛泽东已经贵为国家主席,可他在许世友等任何人面前,都从来不摆架子,总是极有亲和力。 摆架子,说到底是注意力在自己身上,想通过摆架子的拿腔作势,去期待、乞求甚至胁迫别人认可自己。这种行为背后,是心理上的不自信、人格上的不成熟。绝大多数人都会在某些场合,不可避免地摆架子。 摆架子的根本,是去踩低他人、抬高自己,他们的目的是让自己显得优越,以让自己舒服。架子表象下,折射的是摆架子者内心缺乏修养,浅薄、无知、傲慢。这种人,往往非但不能给自己挣来面子,反而会引起他人的厌恶和疏远。 “摆架子”的反面是亲和力,亲和力说到底是表达真诚,它的注意力乃在他人身上,为了表达真诚,还会谦卑地低下头颅,以去抬高他人,让他人感觉到舒服。这种人,没有刻意去表现自己,却反而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如图中,毛泽东对许世友那般。 亲和力的背后,蕴藏着恢弘的气量和深远的见识,这样的人,能量层级非常高,本身的能力也往往到了非常厉害的程度。 国学大师季羡林就是看懂了亲和力和摆架子本质的人,他平生一直努力表达的就是亲和力,而极其反感、讨厌端架子的人。他曾说:“我最讨厌人摆架子,然而偏偏有人爱摆。这是一种极端的低级趣味的表现。” 在作品《病榻杂记》中,他曾透露自己希望“三顶桂冠一摘,还我一个自由自在身”。他将身上的所谓“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视为自己的枷锁,他觉得自己把它们挣脱了,自己身上的泡沫才能彻底洗掉,露出真面目,皆大欢喜。 季羡林每年过年都会亲自去给学界的同仁拜年,无论到了谁那里,他都是身板笔直,恭恭敬敬地贺年。 还有一次北大新生开学,季羡林看到一个学生行李很多又抽不开身,于是在学生提出请他帮忙看行李后,欣然同意帮他看行李。事后,这名学生在开学典礼上得知,当日给他看行李的“老头儿”,居然坐在主席台上。 这个“老头儿”发言时,这位学生才知道:“这个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的老头,竟是北大副校长、国学大师季羡林。” 季羡林认为:真正厉害的人,是绝对没有架子的,只有半桶水的人才会摆架子。摆架子愚蠢至极,因为它会一下子让自己和人群隔离开来。 真正厉害的人,职位越高、成果越多、名气越大,越显得谦卑,因为他们非常清楚,不摆架子不会失去任何,而摆架子,往往会让自己最终沦为笑话。真正厉害的人,对自己有绝对的信心,他们气场强大,绝无必要刻意摆架子、装腔作势为自己造势。他们总是能平等待人,给人以极其好亲近之感,举手投足之间充满了人格魅力。 毛泽东是主动往人群里钻的,他总是和各个阶层的人打成一片,而他能与他们融为一体,当然与他的亲和力有关。毛泽东的平易近人,让人们发自内心地拥护和爱戴他。试想,若他端架子,那他也一定会让自己和人民隔离开来。 这样的毛泽东,赢得许世友等的敬重,当是情理之中。这样的毛泽东,去世近半个世纪,仍活在人民心中,亦是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