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今天咱来看看国家博物馆里的“显眼包”——鹰形陶鼎,它的发现过程那叫一个离谱! 🦅1957年,陕西华县太平庄的农民殷思义在地里吭哧吭哧犁地呢,突然“哐当”一声,犁头撞硬物上了。他心里还纳闷:这是碰上啥大石头了?挖出来一看,好家伙,是个黑乎乎、形状像鸡的“罐子”。殷大爷也没多想,就把这“罐子”带回家当鸡食盆了。 🏯第二年,北大考古队来附近调查仰韶文化遗址。殷大爷一听,主动把这当一年鸡食盆的“罐子”交了出去。考古队一看,惊掉了下巴,这哪是什么普通罐子,分明是个宝贝! 🦅后来一研究,这鹰形陶鼎来自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采用伫立雄鹰造型,尾巴和双腿构成三个支点,鼎口还藏在鹰背和两翼之间 ,把实用和美感完美融合,太牛了!谁能想到,这如今在国博闪闪发光的国宝,曾经在鸡群里“遭罪”呢! 这只“鹰”曾经为申奥还远飞瑞士展览,当时就成了“鹰”界大咖深受欢迎,回国后就成了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国家一级保护文物,永远禁止出国展览。如今人家可是国宝级大咖想看都要排队。 🏯国家博物馆的鹰形陶鼎出土于陕西省华县太平庄一座成年女性墓葬,墓主人是一名30 - 40岁的成年女性。 根据发掘报告资料,该墓葬东西长约2.7米,南北宽约60厘米到80厘米。与鹰形陶鼎共出的物品还有十多件骨匕、数件石圭、石斧及一批生活器皿等,这些物品都放置在墓主人的脚底,可能与当时的祭祀活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