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门胡塞手狠,就不能怪以色列更狠:不炸军事目标,专打经济软肋。最近,以色列和也门胡塞武装的冲突闹得沸沸扬扬,胡塞发射的中程弹道导弹,飞了1800公里直扑以色列港口城市埃拉特,可惜大部分都被拦截,只有一次在特拉维夫命中,造成人员伤亡。这背后,技术是个大问题。 胡塞的导弹多来自伊朗,而伊朗的技术又是从俄罗斯的老型号升级来的,精度本来就有限。 导弹飞到90公里高空俯冲时,空气阻力一变,弹道就容易漂移,误差少说也得100米。 更别提雷达、光学制导这些高精尖技术,胡塞压根玩不转,战术上,胡塞也是零敲碎打,今天一发,明天两发,给了以色列和美军充足时间用箭3系统和战机拦截。 反观以色列,出手可一点不含糊,直接空袭也门荷台达港,炸了燃料中心和发电厂,航程3600公里的“伸出手臂行动”,F-35、F-15齐上阵,效率高得吓人。 以色列为啥这么狠?看看荷台达港就知道了,这地方是也门的人道主义物资中转站,80%的人口靠救济粮活着,沙特打了八年都没敢碰,美国在红海护航八个月也没下手。 以色列果断出手,一举炸毁港口,称其为伊朗向胡塞武装输送武器的关键节点。 美沙的谨慎和以色列的果断,差别咋就这么大?美国顾忌国际影响,沙特怕惹麻烦,而以色列觉得自己被胡塞打了200多次,必须给个教训。 这种强硬策略,确实让胡塞措手不及,但也把中东的火药桶又点了一把。 这场冲突,背后还有更大的博弈,胡塞的导弹技术从伊朗来,伊朗的底子又来自俄罗斯和早年的中国技术。 伊朗这些年自己琢磨,硬是把飞毛腿导弹改得有点模样,可要跟中美俄的顶尖水平比,还差得远。美国呢? 在红海部署军舰,帮以色列拦截导弹,但始终没直接打荷台达,怕被拖进中东的泥潭。 俄罗斯虽然没直接插手,但伊朗的导弹技术隐约带着它的痕迹,这不正是大国角力的缩影吗? 中东这块地,谁都想插一脚,可谁也不想把鞋子陷进去,结果呢?冲突没完没了,平民遭殃,港口被炸,物资运不进来,日子更难过了。 战争打来打去,赢家在哪儿?胡塞的导弹打不准,以色列的空袭再精准,换来的却是更多的仇恨和报复。 中东的乱局,不是一两场战斗能解决的。中国一直说,争端得靠对话,靠和平手段,可看看现在的架势,哪有停火的影子?荷台达港的浓烟还没散,埃拉特的警报又响了。 长此以往,受伤的还是老百姓,希望各国都能冷静下来,少点火药味,多点谈判桌上的诚意,别让中东的火越烧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