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凌晨,南亚的夜空被战火照亮,印巴之间矛盾终于爆发成一场激烈冲突。印度率先发难,向巴基斯坦本土及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发射导弹,巴基斯坦则迅速反击,击落五架印度战机。
当地时间零点刚过,印度国防部突然宣布启动“辛杜尔”军事行动,9枚导弹划破夜空,分别扑向巴基斯坦境内多个目标。印度宣称打击目标是“恐怖分子藏身处”,但一枚导弹却击中了巴哈瓦尔布尔的宗教学校,造成包括一名儿童在内的3名平民死亡。
印度此次选择导弹突袭,而非战机直接出动,背后有着自己的考量。一方面,他们试图展示“跨线纵深打击能力”,彰显军事力量;另一方面,也想规避飞行员被俘的风险。毕竟,在以往的冲突中,飞行员被俘曾让印度陷入尴尬境地。巴基斯坦三军新闻局发言人乔杜里中将当即撂下狠话:“每一滴血都要让侵略者付出代价。”
凌晨4时30分,巴基斯坦防长阿西夫冷峻地宣布:“我们已击落5架印度战机。”这一消息瞬间在国际社会炸锅了。被击落的战机中,不乏苏 - 30MKI和阵风这样的先进机型,这些价值数亿美元的“空中铁骑”,在短短几小时内就折戟沉沙。
据巴方透露,此次立下赫赫战功的是中国制造的歼 - 10CE战机。它挂载着霹雳 - 15E导弹,完成了超视距绝杀。一架价值2.4亿美元的阵风战机,被霹雳 - 15E在百公里外精准“点名”,印军飞行员直到雷达告警响起才惊觉大祸临头。
这不仅让法国军火商颜面无光,更暴露了印军数据链不兼容的致命问题。俄制预警机与法制战机之间无法有效沟通,使得印军空有先进装备,却难以形成合力,在空战中陷入被动。
这场冲突算不上突然。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发生恐怖袭击事件,印度随后使出了“断水”这一狠招,暂停执行《印度河用水条约》,直接切断了巴基斯坦60%的农业用水命脉,旁遮普省数百万亩麦田因此龟裂。莫迪政府企图用这种低成本的方式,给巴基斯坦制造巨大压力。然而,巴基斯坦的反制更为强硬,不仅试射了可携带核弹头的“法塔赫”导弹,还放话要炸毁印度水坝。当生存资源都成为了战争的武器,克什米尔地区的冲突也就顺理成章了。
两个拥核国家的冲突令人充满担忧。印巴两国合计拥有340枚核弹头,强大的威慑力量,一方面阻止了双方爆发全面战争,毕竟谁都承担不起核战争的后果;但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双方的冒险主义。双方都明白,只要不突破核战争的底线,就可以在常规军事冲突上有所动作。于是,印度敢打“水源战”,巴基斯坦就敢击落其主力战机;印度切断克什米尔通信,巴基斯坦就关闭全国空域。两国都在悬崖边缘试探。
在这场冲突中,最无辜的受害者是普通民众。克什米尔地区的百姓,再次成为了政治和战争的牺牲品。社交媒体上,虽然充斥着巴网友晒出的被击落战机残骸,以及印网友翻出的旧空战视频,但在这些民族主义情绪的背后,是无数普通人被战争碾碎的生活。
从长远来看,这场冲突没有真正的赢家。印度虽然看似展示了“地区霸主”的肌肉,但却让周边国家如尼泊尔、孟加拉国等暗自警惕,其国际形象也因袭击平民目标而受损;巴基斯坦虽在军事上取得了一定胜利,但经济濒临崩溃的阴影依然笼罩。当战争的硝烟散去,留下的只有满目疮痍和无尽的伤痛。这场凌晨爆发的冲突,或许只是更大风暴的前奏。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