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042年,23岁的曾巩第3次科举。中榜前,经贵人牵线,晁家便将最小的女儿许给曾

1042年,23岁的曾巩第3次科举。中榜前,经贵人牵线,晁家便将最小的女儿许给曾巩为妻,不料他却落榜。晁宗恪一听到消息,就要悔婚,可他女儿却坚决要嫁给这个未曾见过一面的男人…… 晁家小姐晁文柔攥着帕子,指尖都泛了白。她掀开珠帘走进堂屋,正撞见父亲气得满脸通红,母亲在一旁抹着眼泪劝:"老爷消消气,咱女儿金枝玉叶,怎能往火坑里跳?"晁文柔跪在青砖地上,声音虽轻却透着股执拗:"父亲,女儿虽未见过曾郎,但听闻他年少成名,连欧阳修大人都赞他文采斐然。此次落榜,不过一时失意。" "文采?能当饭吃?"晁宗恪气得直跺脚,"你可知他家中连婚服都置办不起!"晁文柔抬起头,眼神清亮:"女儿愿变卖首饰,自置嫁衣。"这话惊得父母瞪大了眼睛,母亲急得直拍大腿:"你这傻丫头,莫要犯糊涂!" 可晁文柔铁了心。她托人悄悄给曾巩送去书信,信里写着:"妾信郎君终非池中之物。若不嫌弃,愿以蒲柳之姿,伴君左右。"曾巩捧着信,眼眶发热。那时的他,在破败的祖屋里对着烛火苦读,三个弟弟蜷在草席上熟睡,父亲的咳嗽声从里屋传来。这封信,像寒夜里的一团火,让他重燃斗志。 成亲那日,曾家连吹鼓手都请不起,晁文柔坐着简陋的牛车,独自进了曾家门。她卸下金钗,挽起粗布裙摆,洗衣做饭、伺候公婆,把一贫如洗的家操持得井井有条。曾巩白天种地,夜里读书,她就坐在一旁,借着月光缝补衣裳,时不时给他添杯热茶。 时光流转,曾巩在妻子的支持下,带着弟弟们继续苦读。十年后,他与弟弟曾牟、曾布一同登科,轰动朝野。昔日嘲笑他的人,纷纷上门道贺,晁宗恪更是红着脸,想认回女儿。晁文柔却只是淡淡一笑,给父亲奉了杯茶:"女儿从未后悔。" 这段姻缘,看似是女子的孤勇,实则是两个灵魂的惺惺相惜。在世人都嫌贫爱富时,晁文柔敢押上一生;而曾巩也不负所望,用才华与坚持,撑起了一片天。它让我们看到,真正的爱情,从来不是锦上添花,而是在寒微时的彼此守望。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