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袁世凯能得到慈禧的信任,就是砸钱给慈禧身边的太监。每次觐见时身上会带数十张十两

袁世凯能得到慈禧的信任,就是砸钱给慈禧身边的太监。每次觐见时身上会带数十张十两到数百两的银票,见到迎来往送的太监就塞上一张。(袁世凯每次入宫会给小太监10两银票,大太监给数百两银票) 如果在慈禧身边能说上话的太监,出手就更加大方了,可以说愣是给慈溪打造出一套信息茧房出来了。除了总管太监李莲英外,慈禧的另一个宠信太监马宾廷,更是被袁世凯巴结、逢迎、收买,但凡宫内一有消息,马宾廷就立马给袁世凯通风报信。 甚至离谱到袁世凯的直隶总督府与京城大内总管太监处建了一条热线电话联系,一有风吹草动,袁世凯就能收到信息。有人评价说“凡宫中一言一动,顷刻传于津沽,朝廷之喜怒威福, 悉为测迎合,流弊不可胜言。” 这事儿听着像不像现代公司的商业间谍战?我老家有个开厂子的亲戚,逢年过节就往供电局送腊肉香肠,就为第一时间知道停电检修通知。袁世凯玩的也是这套,只不过他把土特产换成了真金白银,供电局换成了紫禁城的红墙黄瓦。 你想想看,当年太监们的月俸才多少?李莲英这种大总管年薪不过二百两,袁世凯随手塞张银票顶人家半年工资。有次我在故宫档案里翻到个记录,说光绪三十二年冬天,袁世凯三天里往宫里递了十八次"请安折子",明摆着是借着请安的名义搞情报输送。后来看马宾廷的私宅账本才明白,那年腊月他光收袁宫保的红包就置办了二十亩水浇地。 最绝的是那部热线电话。要知道1900年整个北京城才装了两百部电话机,袁世凯愣是把专线接到太监值班房。这事儿现在看简直魔幻,太后老佛爷在颐和园听戏的时候,她身边端茶倒水的小太监裤兜里,说不定就揣着直隶总督府的话务密码本。 但要说袁世凯全靠砸钱上位,那可小瞧他了。有回我在天津袁世凯旧宅看见他批过的公文,边角上密密麻麻记着各个太监的喜好:崔玉贵爱斗蝈蝈,张兰德好抽水烟,连小太监王顺的相好住在哪个胡同都标得清清楚楚。这套情报网搞得比锦衣卫还细致,放现在搞大数据营销绝对能当行业标杆。 其实这套玩法早被写进官场教科书了。曾国藩当年给京官送"冰敬""炭敬",左宗棠收复新疆还给太监们送过哈密瓜。但像袁世凯这样把潜规则玩成明规则的,还真是头一份。他给李莲英送金丝楠木棺材那事儿,至今都是古玩行里的笑谈,听说棺材里衬用的都是苏绣龙纹,比亲王规制还高半级。 不过这套操作也埋下祸根。戊戌变法那会儿,维新派找袁世凯帮忙,他转头就把消息捅给荣禄。后来有人翻旧账,说要不是袁世凯在宫里耳目太多,光绪帝说不定真能成事。这事儿就像现在公司里站队,你收了A部门的红包,B部门的黑料自然有人给你递小纸条。 前些年去安阳袁林,导游指着展柜里的电话机说这是中国最早的"政治热线"。我盯着那台老式磁石电话,突然想到个细思极恐的事,要是当年袁世凯把这些心思花在练兵治国上,后来的军阀混战会不会是另一个剧本?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就像现在某些人宁愿花百万买条人脉,也不肯踏实做点实事。 更讽刺的是,这套信息茧房最后把慈禧自己也绕进去了。1908年慈禧弥留之际,身边太监还在吹风说"袁宫保忠心可鉴",结果她咽气后不到三年,亲手提拔的袁世凯就把大清江山送进了历史博物馆。所以说啊,用银子糊出来的墙,迟早要被银元砸出窟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