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会战后,百年老字号“冠生园”想要随政府迁到武汉遭到拒绝,老板冼冠生只用一句话便改变了“冠生园”的命运。 闻名全国的百年老字号“冠生园”食品厂,以生产糖果、点心而驰名中外。 1937年淞沪战争爆发后,该厂的创建者冼冠生联合多家食品厂的老板赶赴南京,要求将他们的厂内迁到武汉。 但是,当时被战事和机关、工厂、学校内迁弄得头昏脑胀的军需署官员,哪里有时间听这几家卖点心的商人絮叨。政府官员只用了一句话,就回绝了冼冠生他们:“你们不属于内迁厂,那么多要内迁的的单位,我还应付不过来呢,回去吧。” 眼看着再也没有机会了,冼冠生情急之下,突然冒出了一个注意。 他说:“我的厂不仅能生产点心糖果,设备稍加改造,就可以生产前线士兵急需的罐头食品啊。” 官员听了这话,颇感意外地认真问道:“果真如此?”冼冠生答道:“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决不食言!”几天后,冼冠生就和军需署签订了生产协定,获得了一大批订单,还被批准内迁到武汉,而得到了一笔搬迁补助费和一批原材料。 之后不久,为了支持抗战,冠生园装了5辆卡车物资食品,送到前线支援抗战,可仅仅过去三个月后上海就沦陷了。 日寇将冠生园的农场给做成了军营和养马场,冠生园的很多门店都被日军给洗劫一空,为了保留实力,冼冠生将冠生园的罐头生产设备给转运到武汉。 然后,不久后武汉也被日军给占领了,冼冠生又将设备给转移到了湖南桃源县的山区。日寇将冠生园的农场给做成了军营和养马场,冠生园的很多门店都被日军给洗劫一空,为了保留实力,冼冠生将冠生园的罐头生产设备给转运到武汉。 而且,冼冠生用当地的牛肉和黄豆制作成黄豆牛肉罐头和饼干等食物,运往前线支援抗日。 其实,冼冠生的爱国,支持抗日从九一八事变后就已经开始了。 七七事变后,何香凝等在上海发起成立了“东北难民救济会”,并向“冠生园”发出了“赠品呼吁书”。冼冠生接到“呼吁书”后积极响应,在当时上海亚尔培路(现陕西南路)的逸园舞厅举办了“救济东北难民茶舞大会”。 然后,冼冠生将收入所得,全部捐献了出来,另还赠送机制饼干一万斤、陈皮梅两千斤等慰劳东北抗日义勇军。 为此爱国将领冯玉祥,还专门特书“现代弦高”四字赠予“冠生园”,以赞扬他们的爱国之举。 后来抗战全面爆发后,冼冠生又转战内地,为抗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此期间,冼冠生还经常鼓励他的员工说:“你们只要好好本着办好冠生园的精神,到内地同样有发展前途,将来不愁无出路”。 就这样,从1938年到抗战胜利,“冠生园”在西南大后方重庆、昆明、贵阳、成都等地的营业均有不错的发展,其业务可谓在大后方“遍地开花”。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