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这是二战时期,在苏德战场上指挥的德军元帅冯·博克,照片上的他看起来威猛无比,虽然

这是二战时期,在苏德战场上指挥的德军元帅冯·博克,照片上的他看起来威猛无比,虽然他的名字不如曼施坦因、古德里安等人响亮,但也在容克贵族中极具威望,曾领导中央集团军包围歼灭百万苏军。 说起二战德军名将,曼施坦因、古德里安这些名字总是先蹦出来,但今天要聊的这位——费多尔·冯·博克,虽然名气不如他们响亮,却也在苏德战场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中央集团军群的指挥官,他曾率领德军在东线打得苏军措手不及,围歼百万敌军,战果辉煌。可惜,他的军事生涯就像过山车,高光时刻耀眼,低谷时也让人唏嘘。出身普鲁士军事世家,他带着贵族的骄傲和职业军人的执着,试图在战火中书写传奇,却最终倒在了命运的转折点上。 冯·博克1880年12月3日出生在德国勃兰登堡省的屈斯特林,家里是个典型的普鲁士军事贵族。他的老爸莫里茨·冯·博克在普法战争中指挥过一个师,战功赫赫,被威廉一世封了贵族;他妈奥尔加则跟俄罗斯贵族沾亲带故。这种家庭背景注定了他走上军旅之路。 从小,冯·博克就接受严格的军事教育,八岁进了柏林军事学院,学语言、数学、历史样样出色,还精通法语,会点英语和俄语。因为对军事的狂热和忠诚,他得了个“屈斯特林的圣火”的外号。1905年,他娶了马利·冯·赖兴巴赫,生了个女儿,家庭生活低调平稳。 1908年,他进入普鲁士参谋学院,加入总参谋部,职业生涯开始起飞。一战时,他在东西两线当参谋,参与了1915年的戈尔利采-塔尔诺夫攻势和1918年的春季攻势,表现亮眼,拿下了普鲁士功勋勋章和铁十字勋章。战后,他在魏玛共和国时期继续混军队,还参与组建了“黑色国防军”,不过这组织因为政治暗杀名声不好,他否认掺和其中,也没吃官司。1935年,他升为步兵上将,指挥第三集团军,后来还参与了奥地利合并和苏台德占领,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1941年6月22日,“巴巴罗萨”计划启动,德军大举入侵苏联,冯·博克被任命指挥中央集团军群,直奔莫斯科。他的部队里有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集群和霍特的第三装甲集群,实力杠杠的。战争刚开始,他就在比亚维斯托克和明斯克打了场漂亮仗,迅速包围苏军,俘虏了32万多人,把苏军西部方面军打得七零八落。 接着,他把目标锁定斯摩棱斯克。7月10日战役开打,苏军拼死抵抗,但到7月16日,德军还是完成了包围,声称抓了35万苏军——不过不少苏军突围跑了。这仗打得虽漂亮,但也暴露了问题:博克想一鼓作气拿下莫斯科,希特勒却盯着乌克兰的资源,俩人意见不合,进攻莫斯科的计划被拖后。 7月27日,他在诺维·鲍里索夫开会,按希特勒的第33号指令调整策略,强调稳住战果。可苏军反击不断,德军后勤线拉得太长,他不得不把预备队全扔进去,形势越来越吃紧。到了9月,基辅战役结束后,希特勒终于同意“台风行动”,10月2日开打,德军在维亚济马和布良斯克又抓了大批苏军。 但好景不长,秋天的泥泞和冬天的严寒让德军寸步难行。12月5日,苏军反攻,德军被打得节节后退。博克想撤退稳住阵脚,希特勒死活不让,坚持“一步不退”。眼看大势已去,他借口身体不好辞职,1941年12月被解职,回老家歇着去了。 1942年1月,南方集团军群的赖歇瑙元帅中风死了,希特勒又把博克叫回来接手,目标是高加索。5月,苏军铁木辛哥在哈尔科夫反攻,博克反应快,调整部署,把苏军的攻势变成了灾难,到5月25日围歼了好几个苏军师,俘虏24万人。这仗打得漂亮,可惜他跟希特勒在“蓝色行动”上又吵翻了——博克觉得计划太冒险,靠不住盟军侧翼,希特勒不听。结果进展慢,7月15日他再次被炒,退回普鲁士庄园养老。 1944年,他侄子亨宁·冯·特雷斯科拉他加入推翻希特勒的阴谋,他没答应也没举报。7月20日政变失败后,他公开反对刺杀。1945年5月3日,他在撤往汉堡途中,车队被新西兰皇家空军战斗机扫射,妻子、继女和司机当场死,他重伤,第二天在奥尔登堡海军医院咽气,享年64岁,葬在伦萨恩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