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心点亮乡野,善治浸润民心。近日,歙县街口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举办“仁心永驻·善治同行”好人故事分享会,七旬“黄山好人”张公永以半世纪行医足迹、10万余次出诊记录,串联“坐诊+巡诊+网诊”服务模式,为传承美德、创新基层治理提供鲜活范本。
“1988年那个暴雨夜,我背着药箱摸黑上山接生,产妇大出血时手电筒没电了,是乡亲们举着火把为我照亮手术台。”分享会现场,村医张公永抚摸着陪伴他半个世纪的药箱动情回忆。从青丝到白发,这位“活的120”累计出诊10万余次,在崇山峻岭间踏出20万公里巡诊路。
如今,张公永创新推行的“坐诊+巡诊+网诊”服务诊疗模式,每周三天在村卫生室接诊,两天入户为行动不便患者检查,更通过微信为外出务工村民提供远程问诊。这种“服务跟着需求走”的理念,正与街口镇推行的网格化管理形成呼应。镇综治中心负责人表示:“张医生的服务网络已纳入新门村8个网格体系,成为基层健康治理的重要支点。”
“张医生教会我们,治理不是冷冰冰的条规,而是把每家每户装在心里。”青年镇干王君格深受触动。如今,街口镇正以好人故事为切入点,将医疗服务、矛盾调解等民生事项嵌入网格,依托7支红色志愿队伍,实现“小事不出格,服务送上门”的治理新格局。
从一人坚守到全民参与,正如镇党委书记吴志桥所言:“张公永式的‘微光’正在催生‘聚变效应’,‘一人坚守’已转化为‘全民共治’的治理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