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50年,正在接受改造的溥仪听说中国要出兵援助朝鲜,突然找到看守,撕开自己的棉

1950年,正在接受改造的溥仪听说中国要出兵援助朝鲜,突然找到看守,撕开自己的棉衣,从里面取出一样东西,“这是我从紫禁城带出来的,现在自愿上交国家。”看守拿过来一看,心里顿时一惊。

这件宝贝被溥仪缝在了棉衣里面长达26年,可见这件宝物的重要性。溥仪为了减轻自己的罪行,选择把这件宝物上交给国家。

溥仪上交的这件宝贝,被誉为“国宝中的国宝”,被存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这件宝贝就是田黄三联玺。

田黄三联玺印章的原材料田黄石,是康熙皇帝在位时的地方进贡之物,后来一直在库房里封存。

田黄石只有福建寿山一块不到1公里的水田底下的砂层里才有,非常稀少。过去素有“一两田黄一两金”的说法,可见其价值。

直到有一天,乾隆想要做一枚印玺,就让工匠去库房里找材料,就这样,这块被尘封的田黄石出现在了乾隆面前,而且乾隆一眼就相中了。

乾隆觉得这块玉石造型奇特,如果只雕刻成一块小印章实在是太可惜,于是让工匠们雕刻成了三块相连的印章。

这三块印章分别刻着“乾隆宸翰”“乐天”和“惟精惟一”。左“乾隆宸翰”,正方形,高1厘米,边长2.6厘米;中“乐天”,椭圆形,高1厘米,长径3厘米,短径2.3厘米;右“惟精惟一”,正方形,高1厘米,边长2.6厘米。“惟精惟一”寓意着专心,而“乐天”代表着顺应上天安排的命运,不需要忧虑。

三块印章是由石环组成的石链子连在一起的。但每个石环竟然还都是完全闭合的。

就这样,这块田黄石成了珍宝。

乾隆经常用的印章有500多枚,不过他最喜欢的还是田黄三联玺。

后来,田黄三联玺经过代代传承,嘉庆、道光、咸丰等皇帝都对这个印章十分看重,其中也包括清末的慈禧太后。

溥仪16岁那年,在尘封已久的库房里发现了很多宝物,大部分都是当年乾隆非常喜欢的珍玩,在众多宝物中,溥仪一眼就看中了田黄三联玺。

1924年,冯玉祥的国民军把19岁的溥仪赶出了紫禁城。他们只给溥仪等人三个小时的搬家时间。

离开紫禁城之前,溥仪带走了大批的宝物,去天津的路上跟随的车辆上装得满满当当的一箱箱的文物。

除了这些宝物,溥仪还专门让人把田黄三联玺缝在了棉衣里,悄悄带了出去。

离开紫禁城后,溥仪在天津生活了七年。之后又从天津迁往长春任伪满皇帝,再后来,日本战败,溥仪准备出逃时被苏联截获。

在外逃亡的日子里,溥仪当过,扔过不少宝贝。但是只有田黄三联玺被溥仪视为珍宝,从不离身。

1950年下半年,溥仪从苏联被引渡回国。之后,溥仪与伪满洲国的其他263名“战犯”被送往抚顺战犯管理所进行思想改造。

改造期间,溥仪一直想着怎么好好表现。一次,他无意间听到听其他人谈论着各界人民都在捐献飞机大炮支援志愿军。

他就想到要把自己珍藏多年的田黄三连玺上交,以证明他的觉悟有所提高。

于是他找到工作人员,把缝在棉衣里的田黄三连玺拿了出来,交给他们,并笑着说:“我过去做了很多对不起国家的事情,现在我想为国家做点事,希望这枚印章能在一点小忙。”

之后,溥仪又把自己先前让别人代为保管的宝物都拿了出来,上交给国家,共计有468件。

周总理曾高度赞扬了溥仪大公无私,愿意将这枚田黄三联玺无偿上交给国家,溥仪回答这是他应该做的事。

田黄三联玺位不仅仅只是一个玉玺,更为重要的是,它的身上反映了太多的历史文化。

它代表着精湛宫廷工艺和帝王权力缩影,它见证了盛极一时的“康乾之世”,它见证了大清由盛转衰,见证了封建时代的过去,新的时代的到来。也见证了溥仪从一个傀儡皇帝蜕变为一个新中国公民的心路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