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十三跋》第二跋
接上
原文:兰亭帖当宋未度南时,士大夫人人有之。石刻既亡,江左好事者,往往家刻一石,无虑数十百本,而真赝始难别矣。王顺伯,尤延之诸公,其精识之尤者。於墨色、纸色、肥瘦秾纤之间,分毫不爽。故朱晦翁跋兰亭谓:“不独议礼如聚讼”,盖笑之也。然传刻既多,实亦未易定其甲乙。此卷乃致佳本,五字镵损,肥瘦得中。与王子庆所藏赵子固本无异,石本中至宝也。至大三年九月十六日。舟次宝应重题。子昂。
译文:《定武兰亭》拓本在宋未南渡时,士大夫人人都有。靖康之变时定武石刻丢失,江南好事者往往在家里刻上一块兰亭刻石,不用想一下子数十百本兰亭帖面世,真假难辨。王顺伯、尤延之等诸位先生,是精于鉴赏者中出类拔萃的人物。他们能够从墨色、纸色、笔画的肥瘦浓纤之间分辨真假,丝毫不差。
所以朱熹曾经为兰亭题跋说:看来不只是对礼有争论不休啊,作为调侃。传刻的版本太多,很难分辨好坏。但此卷是非常好的版本,五字被损,字迹肥瘦适中。和王子庆所收藏的赵子固版本没什么区别,是石刻版本中的至宝。至大三年九月十六日,船到了宝应重题。子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