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太阳]纽约的联合国大厦前,中国国旗又一次被挡在了门外!4月25日,美国又要老

[太阳]纽约的联合国大厦前,中国国旗又一次被挡在了门外!4月25日,美国又要老把戏,直接拒签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的签证,逼得耿爽在会议上怒斥:“这已经不是第一次!" (信息来源:光明网2025.4.27中国代表:美滥用东道国地位频繁拒签他国外交人员) 联合国,本是各国平等对话、共商全球大事的平台,可近些年,这扇大门似乎对特定国家关得越来越紧,2025年春天,当代表着十四亿人声音的中国外交官再次因一张小小的签证被挡在联合国会议室门外时,一个疑问油然而生,究竟是谁,在系统性地给这个全球议事厅“使绊子”,这背后,难道仅仅是“技术问题”? 这并非个案,就在2025年4月25日,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准备赴纽约联合国总部参加一场重要会议,不料美国方面以所谓“技术审查”为由,迟迟不发放签证,最终导致他无法成行,正如耿爽在联合国东道国关系委员会会议上所言,此类事件绝非孤例。 联合国内部一份报告也显示,从2023年到2025年,至少有十五个国家的代表因签证受阻,无法正常参与联合国工作,往前追溯,2023年,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就曾因美国以“安全问题”为由,阻挠其专机起飞,到了2024年,巴勒斯坦代表团也因美国的“技术审查”未能出席气候大会,这些接二连三的事件,让国际社会对联合国东道国——美国的角色产生了重重疑虑。 作为《联合国总部协定》的签署国,美国本应为各成员国外交人员提供便利,保障他们顺利参与联合国框架下的活动,然而,现实却常常与此相悖,耿爽在联合国东道国关系委员会会议上明确指出,美国经常拒绝向某些国家的外交官发放签证并限制他们的行动自由,这种行为不仅不尊重他国外交人员,还干扰了联合国的正常工作,实质上是利用其东道国地位将“美国优先”凌驾于国际规则之上。 耿爽指出,各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外交人员享有签证获取与旅行自由的当然权利。美国身为联合国东道国,有义务保障该权利,这亦是其签署《联合国总部协定》的法律承诺。美方的做法不仅违反外交礼节和国际法义务,甚至有违基本人道,比如,任意施加歧视性措施,粗暴限制特定国家外交人员及其家属的旅行自由和就医需求,近期甚至还发生威逼他国外交人员的事件。 美国惯用的“技术审查”、“安全问题”、“程序问题”等托词,在哈佛大学国际关系教授约翰·史密斯看来,不过是掩盖其政治意图的幌子,真实目的无非是“想在联合国这个平台上,压制那些它不喜欢的国家的声音,”这种行径,无疑是在自损国际形象。面对此情此景,耿爽敦促美方立即改弦更张,停止基于双边关系和政治考量阻碍会员国参与联合国工作,并严格遵守相关国际法律文书。 签证,只是美国设置障碍的冰山一角,在联合国运作的另一条命脉——财政问题上,其做法同样引人注目,美国长期拖欠巨额联合国会费,导致联合国经费捉襟见肘,许多重要工作难以为继,尤其对维和行动冲击巨大。 比如,在非洲的一些维和部队,就因经费短缺,连基本的装备更新都成了奢望,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一边拖欠会费,另一边却反过来指责联合国“效率低下”,这种做法,颇有些“贼喊捉贼”的意味,其意图也日益清晰,削弱联合国,维护单边霸权。 面对美国的一系列“拆台”行为,国际社会并非无动于衷,中国的态度和行动尤其值得关注,中国向来是多边主义的坚定支持者和联合国事业的积极贡献者。作为联合国第二大会费国,中国总是足额缴纳会费,作为维和行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派遣的维和人员数量位居世界前列。 2025年3月,在北京举办的全球和平论坛上,耿爽提出的“以发展促和平”中国方案获得了广泛认同,随后,中国还向联合国维和行动额外捐赠了1亿美元,用实际行动诠释大国担当,不仅如此,当一些国家因美国的签证壁垒而难以在联合国发声时,中国也乐于伸出援手。 2024年11月,巴勒斯坦代表团因签证问题无法参加联合国的气候大会,转而寻求中国帮助,希望中国能在联大推动承认巴勒斯坦主权国家地位的决议,对此,耿爽的回应掷地有声:“中国永远站在正义一边。” 除了中国,其他国家也在积极想办法,非洲联盟和俄罗斯已正式提议,将联合国总部从纽约迁往维也纳或日内瓦,以期彻底摆脱美国签证政策的钳制,这一提议得到了不少发展中国家的响应,与此同时,中俄两国外交官互动频繁,并计划合办一个“全球治理替代峰会”,这被看作是对美国单边主义行径的有力回应,旨在探索更公平、更均衡的全球治理新路径。 回看当年,联合国总部选址纽约,是综合了多方因素的结果,二战后美国强大的国力、纽约作为国际都市的地理与文化优势、洛克菲勒家族的慷慨捐地,以及当时欧洲饱受战乱、美苏两大阵营寻求某种平衡的考量,共同促成了这一决定。 那时的人们,期望联合国能在纽约这个相对中立且便利的环境中发展壮大,担当起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核心使命,谁知时移世易,如今东道国的某些做法,似乎正在一点点侵蚀这份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