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55年,周总理出访印度尼西亚期间途经昆明,遇到了初恋女友张若名,他轻声地问道

1955年,周总理出访印度尼西亚期间途经昆明,遇到了初恋女友张若名,他轻声地问道:“多年不见,愿回北京工作吗?” ​ ​但是,张若名却拒绝了。

周恩来曾经告诉自己的侄女周秉德:“秉德,你知道吗?我在和你七妈(邓颖超)结婚之前,在巴黎曾经有过一个女朋友,长得还算不错。”

在回忆起自己和张若名的关系时,周恩来对侄女周秉德说:“开始,我们的关系的确不错。在法国巴黎,我们先后加入中国少年共产党,采取相互教学的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张若名的法文比较好,她女子的形象也便于隐藏身份,便让她担负和法共秘密联络的任务。”

身为周恩来的“初恋女友”,张若名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张若名,1902年年生于河北清苑一个富裕的家庭。从小她性格刚烈,心气很高,由于学习认真,在学校的成绩从来都是名列前茅。

1916年,张若名考入天津直隶北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和邓颖超成为同班同学。

在学校,张若名各方面都表现得非常积极。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张若名开始积极投身到学生运动中,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同学也开始参与了进来,其中就包括邓颖超。

不久,当地的几所女校就联合了起来,共同成立了“女界爱国同志会”。在其他同学的一致认可下,张若名被选为了评议部长。

她们在天津学生联合会和女界爱国同志会的领导下,学生们组织讲演队,到公共场所讲演,沉痛诉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经过,揭露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行为,在天津产生了巨大影响。

后来,为了逼迫中国代表拒签“凡尔赛合约”,张若名联合各省代表在新华门前请愿,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她认识了大她两岁的周恩来。

此时周恩来正在南开中学读书,两人的友谊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随着革命事业的发展,9月16日张若名和周恩来等人一道创办了天津五四运动的领导核心——“觉悟社”,他们宣传革命思想,传播马克思主义,希望唤醒中华人民救亡图存的意识。

后来随着“觉悟社”名气的增大,远在北京的李大钊也听说了,他亲自到天津给张若名等人讲课。

但是他们的行为成了旧势力的眼中钉肉中刺,后来他们和日本人制造了“福州惨案”。

为了表示反抗,张若名周恩来等人发起了抵制日货的行动,但是同时他们也遭到了逮捕捕。半年后,他们在各方的帮助下出狱。

之后,张若名回到河北老家。父母知道她的所作所为后,非常担心。为了能让她有个安稳的生活,父母执意要给她找个婆家。

但是心怀天下的张若名怎么会同意呢,为了摆脱家庭的束缚,为了寻求新的出路,张若名和周恩来等人决定前往法国学习。

在巴黎,为了让不懂法语的张若名能更好的生活,周恩来主动教她学习法语,还在生活上给了她很大的帮助。

随着长时间的相处,两人渐渐产生了爱慕之情。此时的他们既是革命战友,又是革命恋人。

由于张若名非常聪明,1921年暑假时,她的法语已经达到相当水平了。之后,张若名和郭隆真由周恩来介绍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该组织改名“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之后在周恩来的建议下,张若名把讲稿整理成文章,写下了学习心得和宣传提纲,如《帝国主义浅说》《剩余价值》《阶级斗争》等,在法国《赤光》杂志上发表,同时,她还经常为中国国内的《晨报》《妇女日报》等报刊撰写法国通讯。

然而,在1924年,张若名的人生历程发生了重大转折。

由于张若名与当时的“少共”领导人任卓宣意见不合,曾因任的激进指挥暴露身份,险遭法国驱逐;又因家庭出身问题在党内受到了审查,她感到很委屈,产生了退出“少共”的想法。

周恩来劝说她“干革命就要不怕艰苦,要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

然而,这些张若名都做不到,就这样,张若名和周恩来分道扬镳了。

1924年7月,周恩来回国,冬季,郭隆真去了莫斯科。张若名从此与他们失去联系,独自在里昂埋头读书。

1928年,张若名拿到了法国文学专业硕士学位,随后成为了赛贡教授的博士研究生,继续专攻文学。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若名与周恩来再次相遇。通过聊天张若名得知,周恩来已经与邓颖超结婚,张若名向他们表达了祝福,内心也逐渐释怀,开始寻求自己的幸福。

最终,张若名和同样留法的中国学生杨堃走到了一起。

1931年,张若名回国后被中法大学文学院聘任为教授。

1948年,张若名又在云南大学任教。期间,她的思想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决心重新入党,于是从1950年开始,她每年都会递交一份入党申请书。

1955年,周总理去印度尼西亚出席会议,归国时特意绕路昆明,去看望了一次张若名夫妇。

一见面,周总理就看着张若名笑道:“小超让我代她向若名姐问好!”

期间,周恩来还郑重地询问张若名:“你是否有意愿返回北京继续工作?”

张若名婉拒了周恩来,表示自己和丈夫在这里过得很不错,就不再麻烦他了。

这次见面之后,竟成了张若名和周恩来的永诀。1958年6月18日,张若名辞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