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88 年,沙特以一亿美元一枚的价格,从中国购买了 35 枚东风 - 3 导弹

1988 年,沙特以一亿美元一枚的价格,从中国购买了 35 枚东风 - 3 导弹,35 亿美金被装在集装箱里送了过来。两年后,海湾战争爆发,沙特立即将东风导弹拉了出来,成功逼退了对手! 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百万大军压境科威特,沙特边境警报声此起彼伏,关键时刻,沙特将东风 - 3 导弹从沙漠基地拖出,在电视新闻中反复播放导弹起竖的画面。 这些射程超过 2600 公里、可携带 1.5 吨高爆弹头的庞然大物,让萨达姆意识到一旦进攻沙特,巴格达将在半小时内遭遇毁灭性打击。 尽管东风 - 3 的实际命中率仅有 1500 米级,但其威慑效果立竿见影 —— 伊拉克军队止步于科威特边境,沙特得以争取到美国“沙漠盾牌”行动的支援。 时间回溯到 1987 年,这场改变中东格局的交易其实酝酿已久,当时的沙特虽坐拥全球最丰富的石油资源,国防体系却脆弱不堪。 军队装备清一色美式武器,士兵却因高福利政策缺乏实战训练,甚至出现过坦克兵不会更换履带的闹剧。 更要命的是,两伊战争期间伊朗战机多次越境袭击沙特油轮,而美国以“维护地区稳定”为由拒绝出售中程导弹,此时的沙特急需一件能震慑四方的“镇国利器”。 与此同时,中国正面临改革开放初期的外汇短缺困境,1987 年全国外汇储备仅 20 亿美元,连引进一条汽车生产线都捉襟见肘。军工系统为筹措经费,开始探索“以军养民”的新路径。 当沙特秘密代表团提出购买东风 - 3 导弹的需求时,双方迅速达成默契:中国提供技术成熟的液体燃料导弹,沙特支付 35 亿美元现金,并额外出资 150 亿人民币建设导弹基地。 这笔交易不仅让中国外汇储备翻倍,更开创了发展中国家向石油富国输出战略武器的先河。 值得玩味的是,为避免刺激美苏,双方采用 "现金 + 易货" 模式 —— 沙特用石油抵付部分货款,中国则承诺不转让核技术。美国中情局曾派员检查导弹,确认其无法搭载核弹头后选择默许,这种 "灰色地带" 的操作,既满足了沙特的安全需求,又为中国赢得了宝贵的发展时间。 如今回望,东风 - 3 导弹在沙漠中竖起的身影既让沙特尝到战略威慑的甜头,也让中国在中东扎下根来,更重要的是,这笔交易打破了西方对高端武器的垄断。

评论列表

飞向宇宙
飞向宇宙 1
2025-05-08 19:12
镇国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