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84年,黄令仪收到通知:停止集成电路和芯片的研发,她冲进办公室大喊:"不能停

1984年,黄令仪收到通知:停止集成电路和芯片的研发,她冲进办公室大喊:"不能停,我们会被卡脖子的。"可对方大手一挥:没钱,黄令仪转身蹲地失声痛哭,谁也没想到,多年后她却成了美国都惧怕的人物。 1984年,北京一间简陋的实验室里,黄令仪盯着桌上未完成的集成电路图纸,双手微微颤抖。上级通知传来,因资金短缺,团队的芯片研发项目被迫停止。 “我们会被卡脖子的!”黄令仪红着眼眶,声音哽咽,泪水不受控制地夺眶而出,滴落在图纸上。可当时,没人把她的警告当回事。 那时的中国,科技领域投入有限,芯片研发被看作是“烧钱的无底洞”。项目解散后,曾经热闹的实验室变得空荡荡的,团队成员纷纷离去,只剩下黄令仪一个人。 没有经费,她就自掏腰包,偷偷在宿舍里研究;没有先进设备,她就拿着直尺和铅笔,一笔一划地手工绘图;没有合适的材料,她就到处寻找替代品,反复试验。 “芯片是人设计的,不是机器设计的。”黄令仪常常这样给自己打气。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这句话成了她坚持下去的信念。 日子一天天过去,黄令仪始终没有放弃,她把自己关在狭小的空间里,查阅资料、做实验,无数个日夜的付出,只为心中那个不灭的芯片梦。 时间来到2001年,转机出现了。胡伟武找到黄令仪,激动地说:“黄老师,我们要做中国自己的CPU!”黄令仪眼睛一亮,毫不犹豫地拿出了珍藏17年的芯片设计方案。 龙芯项目就此启动,然而,等待他们的是重重困难。核心技术没有现成的,只能一点点摸索;设备不足,就东拼西凑;流片更是难题,一次次失败,一次次重来。面对困境,黄令仪总是鼓励大家:“失败了怕什么,大不了从头再来!” 2002年8月10日,龙芯1号成功运行Linux系统,中国终于拥有了自己的CPU!消息传来,整个团队欢呼雀跃,黄令仪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这一刻,她等了太久太久。 可美国不愿看到中国在芯片领域崛起。龙芯2号问世后,美国禁止向中国出口0.13微米制程技术。 2019年,华为被制裁,芯片断供,黄令仪当年“会被卡脖子”的警告,在现实中得到验证。2020年,美国商务部将龙芯团队列入“实体清单”,黄令仪的名字赫然在列。面对美国的制裁,黄令仪只是平静地说:“他们怕了。” 2023年,黄令仪离开了人世。但她的精神永远激励着中国芯片人。在她离世后,龙芯3号、3A5000、3C5000相继问世,中国芯片产业开始逐渐摆脱“卡脖子”的命运。 从当年被迫停止研发时的痛苦,到如今中国芯片的崛起,黄令仪用一生的坚持,改写了中国科技的命运。 黄令仪的故事,是一部充满艰辛与奋斗的传奇。她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梦,并且坚持不懈地去追逐,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在未来的日子里,中国的芯片事业一定会在黄令仪等前辈的精神引领下,不断向前发展,创造更多的辉煌。 参考来源:湖南日报-“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匍匐在地,擦干祖国身上的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