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黄圣依妈妈说,我此生的遗憾,不是没有教育好女儿,也不是在她困难时没有拉她一把,而

黄圣依妈妈说,我此生的遗憾,不是没有教育好女儿,也不是在她困难时没有拉她一把,而是错过了1978年的高考。

当年,刚恢复高考时,邓传理和老公都想参加,但两人都去的话,家里就断了收入,于是邓传理选择让丈夫先考,自己在家工作两年,就去考。

结果2年后,政策改变已婚人士不得参加高考,希望就此落空。

黄圣依妈妈邓传理的故事不是个例,那个年代有太多人因为各种原因被时代的浪潮抛下。她让丈夫先考的决定,表面上看是家庭责任的牺牲,可仔细想想,这种“牺牲”真的公平吗?为什么总是女性在关键时刻退让?丈夫考上了,人生轨迹彻底改变,而她却被一纸政策挡在门外,连补救的机会都没有。

那个年代的女性,似乎总被默认该为家庭“让路”。丈夫要读书,妻子就得赚钱养家;丈夫要发展事业,妻子就得照顾好后方。可轮到她们自己想做点什么的时候,政策、家庭、社会观念全成了绊脚石。邓传理后来的人生未必不幸福,但那种“原本我可以”的遗憾,恐怕一辈子都抹不掉。

更讽刺的是,这种遗憾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依然存在。多少女性为了家庭放弃职业上升的机会,等孩子大了想重返职场,却发现社会早已变了天。年龄歧视、技能脱节、岗位缩减,每一样都能让曾经的牺牲显得像个笑话。邓传理错过的是高考,而现在很多女性错过的可能是整个职业黄金期。

有人说,这就是生活,总得有人妥协。可问题是,为什么妥协的总是同一群人?男性很少被问“如何平衡事业与家庭”,而女性却总得在“好妈妈”和“职场精英”之间二选一。邓传理的故事让人忍不住想,如果当年是她去高考,丈夫留守家庭,结局会不会不一样?或许她的人生会走上另一条路,而她的丈夫——谁知道呢,也许他也能找到别的出路。

时代在变,可某些逻辑似乎从没变过。女性被期待成为家庭的后盾,可当她们自己想冲向前线时,却发现后盾的位置已经焊死了。邓传理的遗憾,不仅仅是一个人的遗憾,它折射的是整个社会对女性选择的隐形限制。

各位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