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1年那一天,有一个人因为带兵能力出色立下大功,这个人名叫左叶。
他曾经率领200余名战士,伏击上千个鬼子。伤亡惨重。造成如此伤亡的原因是因为情报有误,当时担任17团副参谋长的他一直听到这个消息,感到十分悲痛,虽然打了胜仗,可是左叶还是想将损失降到最低。
众所周知,最能打仗的几个主力团中,十七团在冀中军区能够排上名次。
刚刚接任这个职位不久,左叶这个英雄就有了自己的用武之地。
一天,二营营长刘鸣琴报告:“参谋长,我们的侦察员得到情报,安国县有几十名日军正朝马阜才一带活动,我准备带人伏击,把这股小鬼子干掉,还请参谋长批准。”
这时候,团长闵洪友、政委姚国民等人都不在团部,当时情况紧急,已经来不及核实情报,心急如焚的左叶便没有请示团长政委,立功心切的左叶回复道:“我同意用伏击的方式进行进攻,我们立马就行动。”
二营虽然只有200多人,但是战斗力不容小觑,左叶认为凭借着二营的实力,打下鬼子完全不在话下,左叶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在赶往二营驻地前,他提前通知了其他两个营赶往支援。
左叶抵达二营伏击阵地不久,数十名日军出现了。
看着鬼子逐渐逼近伏击圈,左叶立即下令开火,二营官兵火力全开,轻重机枪喷射出的火舌带走了一个个日军,手榴弹犹如雨点般落下。
一轮火力下来,遍地都是鬼子的尸体,不一会儿,这股日军就被全歼了。
战士们正兴奋地时候,左叶意识到情况不妙,急忙让战士们卧倒,战士们纷纷伏在地上,但是此时已经来不及,枪弹无眼,有不少的炮弹落入阵地,一声声的巨响将战士们通通炸飞连二营营长刘鸣琴也在不幸被击伤,过了一会儿,鬼子的大部队包围上来对二营进行了全面攻击。
原来,先前的部队只是先行部队,后面还有不断的支援,在一轮猛烈的炮火轰炸后,日军见八路军阵地没有了动静,便组织兵力发起进攻。
好在左叶并不是一般的士兵,他经历过长征,遇到过无数次的枪林弹雨,虽然局势不容乐观,但是他很快就镇定下来,为刘鸣琴包扎伤口,让大家不要轻举妄动,等到鬼子离阵地有30多米的时候,他才号令开炮,鬼子措手不及。死伤惨重。
狡猾的日军看见尚有活人,立马组织炮火,分散兵力意图包围二营,想一举歼灭八路军,新一轮炮火响起时,日军开始了冲锋陷阵这个时候,二营的炮弹已经余数不多了。
左叶感到情况不妙,但是已经不能回头,于是冲上去准备和鬼子拼了,有手榴弹扔手榴弹,有刺刀用刺刀,大家听到是左叶的命令,无论是身负重伤的还是倒地不起的,都坚持起身。
一场激烈的战争随即展开,左叶最先冲在前,在激战过后,已经受到重伤的刘鸣琴在刺死一名日军之后,倒地不起,自此长眠,二营士兵看到这一幕后,悲愤交加,拼劲全力往前冲,再一次打退了日军的猛烈进攻。
虽然战争胜利了,但是伤亡也不小,只有一半的兵还活着,一半的牺牲,满身是血的左叶知道,这样硬扛下去根本就不是办法,他觉得自己和二营的兄弟们不能活着回去了。
令鬼子没有想到的是,十七团很快来兵支援,突然的支援让日军措手不及。
左叶看准了时机,带着微薄的兵力最后一击,日军内外受击,包围圈被撕了一个缺口,左叶趁机率部突围,日军穷追不舍。
左叶又杀了一个回马枪,他一边带着二营撤退,一边让战斗力相对较完整的一营、三营在半路上设伏。
日军根本没想到正在逃跑的八路军竟敢主动伏击他们,一番交战后,日军又损失了一批人,就连指挥官松尾都受了重伤。
不久,左叶回到了十七团驻地,这次战斗,八路军损失惨重不仅牺牲了170名战士,还牺牲了二营长刘鸣琴和2个连长,受伤的战士前后加起来也有几十人。
团长闵洪友气急败坏,而左叶心中也十分难过和愧疚,低头不语,一想到曾经和自己浴血奋战的战友,自己不能和战友再次相见,他的眼泪就止不住地流。
团长训斥左叶的时候,发来了一封电报,这封电报上说:“经核实,马阜才战斗,鬼子被击毙了四百五十余人,受伤近两百人,十七团重创日军野战精锐,立了大功。全军要向英勇牺牲的刘鸣琴营长学习。”
闵洪友这才稍稍宽慰了些,虽然损失了兵力,可左叶并没有打败仗,而打仗牺牲是常有的事儿,即便是打了胜仗,也只是牺牲的人数少了一点,因为这就是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