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鲜战争美军非常擅长用坦克支援步兵进攻阵地,会以10~50辆坦克配合步兵进攻志愿军1个营或者1个团防守的阵地。 因为志愿军缺乏反坦克武器,所以美军进攻时必须要有坦克,士兵才敢进攻,美军坦克进攻时要么直接冲到阵地,要么就是当活动碉堡摧毁志愿军工事和火力点。 这帮铁王八横冲直撞的时候确实吓人,可志愿军硬是啃出了门道。有战士形容美军坦克群像“铁蜈蚣”,前头坦克冲得猛,后面步兵缩得紧,机枪子弹扫在铁皮上火星子乱窜。金城战役那会儿,美军坦克冲上来就把山沟碾成平地,炮管子怼着地堡轰,一炮下去半个班的战士直接埋土里。可等他们冲上山顶傻眼了——阵地上早挖好了反坦克壕,底下铺着从铁轨拆下来的三角钉,坦克履带绞进去立马趴窝。 美军这套“铁甲开路”的打法看着唬人,其实全是死脑筋。文登里山谷那场仗,范佛里特派了97辆坦克搞“劈入战”,结果挤在几十米宽的山沟里动弹不得。志愿军把野炮藏在半山腰的猫耳洞,专打坦克薄弱的发动机舱,一炮过去油箱炸成火球,整条山沟飘着烤铁皮的焦糊味。最绝的是有个班用二十颗手榴弹捆成集束炸药,夜里摸黑塞进坦克履带,一晚上报销九辆M26潘兴,气得美军把这种打法叫“土八路魔术”。 坦克当移动碉堡更是自欺欺人。上甘岭战役有个美军连长把五辆坦克围成圈,结果志愿军反坦克小组顺着弹坑爬,专挑坦克观察窗甩燃烧瓶。烧得坦克兵掀开舱盖逃命,刚露头就被狙击手点了名。后来美军学乖了给坦克焊铁网,没想到志愿军改扔炸药包,冲击波隔着装甲都能震碎五脏六腑。 这套钢铁洪流战术最要命的,是压根没把朝鲜的山地当回事。长津湖的冰雪把坦克冻成铁棺材,驾驶员得拿喷灯烤半天才能发动;春川的山谷里,M4谢尔曼爬坡爬得履带冒烟,志愿军蹲在反斜面等着收人头。有个被俘的美军坦克兵抱怨:“这鬼地形应该配山羊师,不该派装甲师!” 看着威风八面的美军坦克,最后愣是被手榴弹和铁锹教做人。云山战役那会儿,李光禄拎着爆破筒钻坦克群,炸两辆还能活着回来领勋章;到了五次战役,反坦克大队已经能用苏制火箭筒点名坦克油箱。从“铁王八克星”到“坦克开罐器”,背后是拿命填出来的装备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