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4月24日,湖南怀化,一女子在脖子上发现隐翅虫,一巴掌将其拍死,女子并没有洗手,

4月24日,湖南怀化,一女子在脖子上发现隐翅虫,一巴掌将其拍死,女子并没有洗手,期间还用手摸了眼睛,万万没想到,第二天女子觉得眼睛有些疼,照镜子一看被吓“傻”了!网友:“好可怕!注意安全。” (信息来源:2025-04-24大众日报——女子抓隐翅虫没洗手摸眼睛致红肿,发现隐翅虫怎么办?) 它叫隐翅虫,一个听起来颇有几分武侠小说高手风范的名字,可它的外表,却低调得很,像只蚂蚁,身长不到一厘米,翅膀藏而不露,不仔细看,还真以为它没长翅膀,然而,就是这看似弱不禁风的小东西,体内却暗藏“杀器”,强酸性毒液,腐蚀性据说堪比硫酸,因此得了个“飞行硫酸”的狠名。 隐翅虫家族种类繁多,单就中国领土范围内已被科学界识别的毒隐翅虫便高达21个品种,在这些品种中,奇异毒隐翅虫、黑足毒隐翅虫和黄足毒隐翅虫堪称最常被人们遇见的代表性物种。 这种昆虫的特点是从头至尾,无论是触角、胸腹部还是足肢,都潜藏着有毒物质,一旦它们的体液不慎沾染到人类皮肤,通常会导致一种特有的皮肤炎症,隐翅虫皮炎,这种后果往往难以规避。 皮肤先是红肿,接着起水泡,然后脱皮,整个过程又痛又痒,要是处理不好,留下一块难看的疤痕,那可真是“刻骨铭心”的教训,更要命的是,如果毒液不慎进入眼睛,角膜都可能受损。 蒋女士的遭遇,绝非孤例,有报道称,武汉市第三医院皮肤科近段时间接诊的隐翅虫皮炎患者里,九成二的皮损都集中在脸、脖子这些光溜溜露在外面的地方,网上随便一搜,被隐翅虫“修理”过的网友,分享的经历也是一把辛酸泪,那些照片上难以消退的疤痕,看着就让人心里发毛。 那么,面对这种悄无声息的“隐形杀手”,我们普通人该怎么自保呢?首先,预防是关键,家里家外勤打扫,保持干净卫生,不给隐翅虫提供滋生的温床,它们还有个特性,趋光性,喜欢往亮处飞,所以,安个纱窗,能实实在在地挡住不少不速之客。 外出活动时,尤其是前往植被丰茂的郊区或公园游玩,建议着装以长袖衣物和长裤为宜,同时不妨随身携带驱蚊喷雾和杀虫产品,未雨绸缪总是明智之举。 倘若,真有隐翅虫落于皮肤上了,要牢记,切不可慌乱,绝不能如蒋女士那般直接一巴掌拍下,正确的做法是,轻轻地把它吹走,或者用张小卡片、小纸片什么的,温柔地把它拨弄掉,核心要义就一个字:躲,躲开它的毒液。 万一不慎接触到毒液,也无需过分惊慌,首要原则是克制住抓挠的冲动,因为搔抓只会导致毒素扩散,使情况进一步恶化,其次,应立即寻找肥皂水或4%的小苏打溶液,对受损部位进行多次冲洗,这样可以有效中和毒性,降低伤害程度,若皮肤已经出现水疱,可以使用具有消炎止痒功效的药膏,以缓解局部的不适感。 要是症状比较严重,或者眼睛感觉不舒服,那就别犹豫了,赶紧上医院找医生,还有个老生常谈但绝对管用的小贴士,不管摸了什么虫子,之后都要及时洗手,这才是最保险的做法。 蒋女士此次可谓大亏,也给我们敲响警钟,对待隐翅虫绝不能大意,老一辈“虫子拍死就行”的说法,于隐翅虫而言,简直是自蹈险地。 事实上,隐翅虫自身并无多少攻击性,亦不会主动挑衅人类,其释放毒液之举,常常是在觉察自身性命受到威胁之时,不得已而为之的防御手段,所以,只要我们能正确认识它,知道怎么跟它“和平共处”或者“礼貌送客”,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皮肉之苦。 眼下气温一天天回升,隐翅虫也开始活跃起来,每年5月到9月,都是隐翅虫皮炎的高发期,这段时间务必得提高警惕,多留个心眼。

评论列表

持之以恒
持之以恒 6
2025-05-08 03:37
[爱心][爱心][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