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24年,蒋介石对黄埔军校的学员进行考核,结束后他点评一人“不堪大用”。可老蒋

1924年,蒋介石对黄埔军校的学员进行考核,结束后他点评一人“不堪大用”。可老蒋没想到的是,这人在31年后,竟身列于“新中国十大元帅”。

徐向前,山西五台人,1901年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家里种地为生,日子过得紧巴巴。他小时候跟着爹妈下地干活,挑水砍柴,练就了一身硬朗的体格。村里私塾读了几年书,他脑子活泛,学东西快,后来考上了山西国民师范学校。毕业后,他在五台县当了小学教员,教书育人,板书写得工整,讲课也认真。可他不光讲课本,还爱跟学生聊辛亥革命、救国的事儿,结果得罪了保守的校方,被直接开除。丢了饭碗的徐向前没气馁,1924年初听说广州要办黄埔军校,专门培养革命军人,他觉得机会来了,收拾包裹就去了上海报名。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一手创办的,国共合作时期,共产党和国民党一起出力,学校里既有周恩来这样的共产主义者,也有蒋介石这样的国民党大佬。徐向前通过初试后,又辗转广州参加复试,总算被录取,成了第一期学员。学校生活苦得很,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跑步,操练、课堂、吃饭都掐着时间,操场就在珠江边,涨潮时水能没过脚面,学员还得照常训练。徐向前从小干农活,苦日子过惯了,这点强度难不倒他。他学得认真,军事课、政治课都抓得紧,尤其是读了《苏联研究》《中国青年》这些进步刊物,思想上受到不小触动。同宿舍的蒋先云是共产主义者,经常拉着他参加青年军人联合会的活动,徐向前虽然话不多,但慢慢开始跟国民党右派对着干。那时候他瘦瘦的,穿着灰布军装,山西口音重,平时低调,学员堆里一点不起眼。   蒋介石那会儿是黄埔军校校长,管得严,喜欢亲自考核学员,挑自己中意的人。他选人眼光有点怪,不光看本事,还讲究外表、谈吐,偏爱南方人,觉得他们口音清亮、举止得体。1924年夏天,学校组织了一次考核,队列操练、战术问答、个人陈述,一个都不能少。徐向前站得笔直,回答问题简洁明了,可他那浓重的山西口音一出口,蒋介石就皱了眉头。问他是哪儿人,答山西;问以前干啥,答教员。整个过程没几句话,蒋介石听完就挥手让他下去,压根没多看一眼。考核完,蒋介石在教官会上点评,说徐向前相貌平平,口音粗,气质土,压根“不堪大用”。这话传到学员耳朵里,很多人觉得正常,徐向前确实不显眼,谁能想到他有啥大出息呢?   可蒋介石这回看走眼了。徐向前压根没把这评价当回事,照样埋头学他的军事理论,抄笔记抄到深夜。1924年10月,广州商团叛乱,徐向前跟着黄埔军校的队伍上了战场,第一次端枪作战,表现沉稳,胆子也大。11月毕业后,他留校当了排长,次年又参加了讨伐陈炯明的第一次东征。东征路上,他看到共产主义者不怕牺牲的劲头,还有海陆丰农民支援革命军的场面,深受触动。1925年,他在东征部队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铁了心走革命路。   加入共产党后,徐向前的才华像开了闸的洪水,收都收不住。1927年,他参加了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转战海陆丰,当了红四师参谋长、师长,带着队伍接连攻下陆丰、惠来好几个据点,硬是开辟了大南山革命根据地。1929年,中央派他去鄂东北,担任红三十一师副师长,次年升任红一军副军长兼第一师师长。他领兵打仗有股狠劲,战术灵活,擅长以少胜多。1931年,蒋介石对鄂豫皖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调了十几万兵力,摆开架势要一锅端。徐向前带着红四方面军,瞅准了黄安城这个薄弱点,集中兵力猛攻,硬生生歼灭敌军一万五千多人,缴获七千多支枪,还顺手拿下黄安。这仗打得漂亮,直接把蒋介石的围剿计划给搅黄了。   徐向前打仗不光靠胆子大,脑子也清楚。他带红四方面军从几百人发展到几万人,靠的是严明的纪律和科学的指挥。1932年,他指挥红四方面军转战川陕,建立了川陕根据地,部队一度达到八万人。长征路上,他带着红四方面军翻雪山、过草地,硬是把队伍带到了陕北。后来西路军失利,他没推卸责任,带着残部继续战斗。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当了八路军129师副师长,跟着刘伯承在太行山开辟根据地,组织百团大战,狠狠打击了日军。解放战争时期,他指挥晋冀鲁豫军区部队,打了运城、临汾、太原好几场硬仗,尤其是太原战役,硬啃下这座“华北堡垒”,为解放华北立了大功。   蒋介石当年嫌弃的那个“土气”学员,后来成了他最头疼的对手。徐向前领兵打仗,国军屡屡吃瘪,蒋介石气得摔杯子,可一点办法都没有。1955年,新中国授衔,徐向前被授予元帅军衔,位列十大元帅之一,跟朱德、彭德怀平起平坐。这时候,蒋介石要是知道自己当年的评语,估计得后悔得睡不着觉。徐向前不光是军事家,后来还当了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为国防建设操碎了心。他一辈子低调,生活简单,爱吃山西面食,从不摆元帅的架子,人称“布衣元帅”。1987年,他在抗战五十周年纪念活动上,抱病参加,之后病重住院,1990年去世,享年86岁,骨灰撒在太行山上,回到他战斗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