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小儿过敏性鼻炎
上升阳气[太阳]
中补脾肺[加油]
下除痰饮[发呆]
桂枝汤加减
桂枝9g
白芍9g
党参6g
黄芪6q
炒白术6g
防风3g
藿香3g
蝉蜕3g
辛夷花3g
炙甘草3g
白芷3g
紫苏叶3g
(生姜三片葱白3段)
煮水代茶
煮水泡脚
①晒太阳
②忌寒湿
③忌生冷
④吃温热
⑤防食积
⑥通二便
⑦心情乐
⑧适应动
⑨补津液
[加油]中医小儿推拿应对过敏性鼻炎:全面且细致的调理方案
小儿过敏性鼻炎是儿科常见的呼吸道过敏性疾病,以频繁打喷嚏、流清涕、鼻痒、鼻塞等为主要症状,反复发作易影响孩子睡眠、学习和生长发育。
中医小儿推拿作为一种绿色、安全的外治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经络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在缓解小儿过敏性鼻炎症状、增强机体免疫力方面有着独特优势 。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介绍中医小儿推拿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的相关内容。
一、中医理论基础
中医认为,小儿过敏性鼻炎主要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肺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开窍于鼻。肺气虚弱时,卫外不固,外邪(如风寒、花粉、尘螨等过敏原)易侵袭人体,导致鼻窍不利,出现鼻塞、流涕等症状;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运化失常,水湿内生,聚而成痰,上犯鼻窍,加重鼻炎症状;肾为先天之本,肾气虚则温煦功能减弱,虚寒内生,影响肺脾功能,使病情缠绵难愈。小儿推拿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肺、脾、肾三脏功能,扶正祛邪,从而改善过敏性鼻炎症状。
二、常用推拿穴位及操作方法
(一)头面部穴位
1. 开天门:两拇指指腹自印堂穴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推20 - 30次。印堂穴位于两眉中间,前发际是额头前面头发边缘的位置。操作时力度要轻柔,速度均匀,可起到疏风解表、开窍醒脑的作用,缓解鼻窍不通的症状。
2. 推坎宫:两拇指桡侧自眉心向眉梢分推,推20 - 30次。拇指桡侧是指靠近拇指外侧的一侧,从眉毛内侧的眉心位置向外侧眉梢方向推动。此手法能疏风清热、醒脑明目,减轻眼鼻周围的过敏不适。
3. 揉迎香穴:用食指或中指指腹按揉鼻翼旁开0.5寸的迎香穴,揉1 - 2分钟。迎香穴是治疗鼻部疾病的要穴,按揉此穴可通利鼻窍,迅速缓解鼻塞、鼻痒、流涕等症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鼻黏膜的充血水肿。
4. 揉鼻通穴:鼻通穴又称上迎香,位于鼻骨下凹陷中,鼻唇沟上端尽头处。用食指指腹按揉1 - 2分钟,可有效改善鼻腔通气,减轻鼻炎引起的不适。
(二)上肢穴位
1. 清肺经:无名指末节螺纹面为肺经穴,用拇指指腹从无名指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100 - 300次。此手法能宣肺清热、疏风解表,调节肺脏功能,增强肺卫之气,抵御外邪入侵。
2. 补脾经:拇指末节螺纹面为脾经穴,将患儿拇指屈曲,用拇指桡侧缘或指腹从拇指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100 - 300次。补脾经可健脾胃、补气血,增强脾胃运化功能,减少痰湿内生,改善过敏性鼻炎的体质基础。
3. 揉一窝风:位于手腕背侧,腕横纹中央凹陷处。用中指指腹按揉1 - 2分钟,具有祛风散寒、理气止痛的功效,对因外感风邪引起的过敏性鼻炎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4. 揉外劳宫:在手背,第2、3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0.5寸凹陷中。用拇指指腹按揉1 - 2分钟,能温阳散寒、通络止痛,调节机体阳气,增强抵抗力。
(三)胸腹部穴位
1. 揉膻中穴:膻中穴位于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线上。用中指指腹按揉1 - 2分钟,或用掌心轻轻摩动2 - 3分钟。膻中为气之会穴,揉摩此穴可宽胸理气、止咳化痰,调节肺气的宣发与肃降,缓解因肺气不宣导致的鼻塞、咳嗽等症状。
2. 摩腹:用手掌掌面或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并拢,在患儿腹部做顺时针环形摩动3 - 5分钟。顺时针摩腹可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脾胃运化功能,调节全身气血运行,改善过敏体质。
(四)腰背部穴位
1. 捏脊:让患儿俯卧,操作者用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对准食指前半段,然后顶住患儿皮肤,拇指、食指前移,提拿皮肉,自尾骨两旁双手交替向前,推动至大椎穴两旁,反复操作5 - 7遍。捏脊能调节阴阳、通理经络、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脏腑功能,提高小儿机体免疫力,对改善过敏性鼻炎的体质状态有重要作用。
2. 擦肺俞穴:肺俞穴位于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用小鱼际或掌根在肺俞穴处来回擦动,以局部皮肤透热为度。擦肺俞穴可宣肺止咳、疏风解表,改善肺部功能,缓解鼻炎症状。
三、推拿时机与疗程
1. 日常保健:对于有过敏性鼻炎家族史或容易过敏的小儿,可在疾病未发作时进行预防性推拿。每周进行2 - 3次,每次推拿时间约15 - 20分钟,长期坚持,有助于增强体质,降低过敏性鼻炎的发病几率。
2. 发作期治疗:当小儿过敏性鼻炎发作时,应增加推拿频率,每日1次,每次推拿时间20 - 30分钟。一般连续推拿3 - 5天,症状可得到明显缓解。若症状严重,可配合中药内服等其他治疗方法。
3. 巩固治疗:症状缓解后,仍需继续推拿巩固治疗,每周2 - 3次,持续1 - 2周,以防止病情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