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一个大选之年。在这一年,特朗普实现了重返白宫的目标,普京开始了新的任期,法国议会选举也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2025年才刚开始,承受着巨大压力的朔尔茨,就不得不与魏德尔还有默茨展开较量。 默茨赢得德国大选后,朔尔茨提前下台已成定局,但这并不意味着默茨可以高枕无忧。 摆在默茨眼前的,有三个不得不思考的问题:要不要加大支持乌克兰的力度、怎样与特朗普主导的白宫过招以及如何组阁。 率领联盟党的默茨很清楚,要想组建执政联盟,联盟党就必须在“与选择党联手”与“同时获得社民党及绿党等多个政党支持”之间做一个选择。 担心极右翼势力卷土重来的默茨,最终选择了与朔尔茨所在的社民党合作,并将选择党抛在了一旁,这引起了魏德尔的愤怒。 然而,就在默茨准备执掌德国之际,新的变数出现了。
德国联邦议院在5月6日举行了全体会议,并就“是否支持默茨成为德国总理”进行了投票,621名议员参加了这次投票。默茨要想成为德国总理,就必须获得至少316票支持。 投票结果让默茨心碎不已,因为默茨只获得了310张赞成票。这意味着,虽然默茨距离出任德国总理只剩下一步之遥,但结果却是魏德尔乐见其成的。 很快,德国联邦议院就开始了第二次投票,联盟党与社民党没有因为一时的落败而抛弃默茨。 拒绝让其他人取代默茨的基民盟认为,现在不是争吵与指责的时候,也不是讨论让别人替代默茨的时候,默茨是在合适时间出现的合适候选人。 那么问题来了:最终等待默茨的是什么?魏德尔接下来会何去何从?与默茨同属于基民盟的默克尔会不会替默茨发声? 第二轮投票结果显示,默茨通过了最新投票,如愿以偿、成为了德国总理。 这一次,默茨得到了325张赞成票。 关于默茨获胜这件事,至少有三个地方值得注意。 第一,魏德尔要心碎了。默茨在第一轮投票时落败后,魏德尔表示,投票结果表明,默茨与社民党结成的联盟基础脆弱。 不难看出,魏德尔这是在讽刺默茨与朔尔茨。
当时,魏德尔还要求朔尔茨辞职、重新举行议会选举,也就是重新举行德国大选。 在这之前,魏德尔曾表示,联盟党将选择党当成了最大对手,选择党必须紧追不舍,以迫使对方为德国制定明智的政策。 毫无疑问,默茨的暂时落败对魏德尔而言是不可多得的好消息。但在当下,随着默茨正式出任德国总理,魏德尔难免会失望不已。 第二,美俄高兴不起来。因为德国选择党被列为极右翼势力这件事,美国与德国吵起来了。一心想看到魏德尔赢得大选的白宫谴责了德国,称这不是民主。不甘示弱的德国反击了美国,德国认为,极右翼势力需要被制止。 与默茨执掌德国相比,魏德尔获胜更符合美国的利益,也是俄罗斯想看到的结果。魏德尔不支持乌克兰加入北约,还反对德国为基辅提供大规模军事援助。 如果德国总理是魏德尔,而不是对俄强硬的默茨,俄罗斯当然会长舒一口气。
第三,在第一次投票时,默茨距离“笑到最后”还差6张赞成票,但联盟党与社民党拿下了德国联邦议院320多个席位。按理来说,只要这320多名议员全部参加这次投票并都支持默茨,默茨获胜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但结果却并非如此。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很可能与默茨的内政外交策略有关。默茨想要的,是与社民党合作,以努力提升德国经济实力、增加防务支出还有对非法移民采取更强硬的态度。这可能引起了部分自己人的愤怒。 当然,默茨当时还有另一个选择,那就是改变态度、与选择党合作。但从结果来看,默茨并没有那么选择。还有就是,默克尔也没有重出江湖,没有站出来喊话德国议员投票支持默茨。
要知道,默克尔在德国拥有不可小觑的影响力,如果默克尔选择坚定支持默茨,默茨的胜算就会大幅度增加。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次投票时,默茨没准就能获胜。 欧盟正在与美国就关税战举行谈判。5月6日,欧盟已对美国释放一个强硬信号:如果谈判失败,欧盟将对价值大约1000亿美元的产品加征关税,这些产品全部来自于美国。 欧盟告诉特朗普,在美国宣布的90天暂停期间,欧盟将对美国产品征收大量关税制定反制措施,欧盟将考虑所有选项。 在欧盟对美国发出最后通牒的情况下,默茨成为德国总理,将对欧盟的未来与世界局势产生深远影响。俄乌冲突也会迎来转折点。
原因很简单:被称为默克尔老对手的默茨,主张欧盟摆脱对美国的依赖,以及重建德国的国际地位,让德国成为一个“我们可以再次为之骄傲的德国”。 默茨认为,德国应该为基辅提供更多武器,包括巡航导弹。 某种程度上说,对美国而言,默茨执掌的德国,是真正的对手之一,而不只是所谓的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