揉开身上这个“排气筒”,才知道自己憋了多少浊气!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情况:明明吃饭不多,肚子却总是胀满难受。敲一敲,像小鼓一样“咚咚” 响。排气情况也不正常,要么整天不放屁,要么一放就是“连环屁”。 今天我来跟大家分享一套“腹部排气手法”,调节气机升降,让你“一通百通”。 1.气海穴。属任脉要穴,位于位于脐下1.5寸,为元气之会。《医宗金鉴》指出,“气海穴主治一切气疾”。 元气充足则气化有权。刺激气海穴能促进肠胃蠕动,推动腹中浊气下行,缓解以食欲不振、乏力、排气不畅为主要表现的虚性腹胀。这就是中医“补虚行滞”的道理。 2.天枢穴。是大肠经的募穴,同时也是胃经穴位。位于肚脐旁开2寸(三指)处,左右各一。有调理肠腑,升降气机,调中和胃,理气健脾的功效 刺激天枢穴,能通调肠腑气机,帮助排气,缓解腹胀。而且,天枢穴还有“双向调节作用”,便秘、腹泻都能调。 3.中脘穴。是八会穴之“腑会”,位于脐上4寸(胸骨下端和肚脐眼连线的中点)。能消食、导滞、降逆,疏利中焦气机。《类经图翼》有言:“中脘主治一切脾胃之疾。” 刺激中脘穴不仅能缓解腹胀,还能改善消化不良、胃痛、反酸、恶心等常见症状。 4.期门穴是调肝理气之要穴,能排出体内浊气,被誉为“人体排气筒”。从乳头垂直向下摸2个肋间隙(即第6肋间隙),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