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在上海的地下党员李哲,已经在日本特高课情报股潜伏一年多了,他受股长松田的命令,来到“一江饭店”。
在1943年的上海,阳光透过阴霾洒在破旧的街道上,一江饭店的灯光微弱地闪烁着。在这个紧张而混乱的时期,地下党员李哲,身穿普通的中山装,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步入饭店。他的眼神中透露着一丝坚定和谨慎,因为他知道,今天将是一个重要的日子。
李哲在饭店的一角坐下,他的目光在人群中游移,寻找着他的目标。不久,日本特高课的股长松田出现了,穿着整洁的军装,表情严肃。松田的身边跟着一个看起来文弱的年轻人,穿着一件不合时宜的西装,眼神中带着一丝不安。这个人就是杨学彬,被安插在抗日游击队中的内奸。
松田向李哲点了点头,示意他一同前去与杨学彬会面。李哲站起身,跟随着松田,内心虽然翻涌着波澜,但脸上仍然保持着平静。他知道,杨学彬的存在,是游击队的巨大威胁。
三人坐下后,杨学彬的目光落在了李哲身上,眉头微微皱了皱。他转向松田,语气中带着一丝警惕:“松田股长,这人靠谱不?”
松田笑了笑,向杨学彬保证道:“李哲是我的得力助手,你可以放心。”
李哲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观察着杨学彬的一举一动。他需要找到突破口,找到揭露这个叛徒的证据。
随后,松田开始谈论一些日军的计划和下一步的行动。李哲一边听着,一边在脑海中快速地分析,寻找着向游击队传递信息的方法。但他也知道,他不能太过明显,否则自己的身份也会暴露。
就在这时,饭店的门口突然响起了喧闹声。李哲和杨学彬同时转头看去,只见几个日本士兵正在与饭店的服务员争执。这个意外的干扰让会面的气氛一时变得紧张。
松田站起身,对着杨学彬说:“我们的会面就到这里,后续的事情我会通过李哲传达。”
杨学彬点了点头,但他的眼神在离开时依然盯着李哲,似乎在试图看穿他。
会面结束后,李哲缓缓地离开了一江饭店。街道上的行人来来往往,杂乱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他走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表情淡然,步伐坚定。他的目的地是一家看似普通的理发店,店铺小而简陋,但对于李哲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联系点。
进入理发店,李哲点了一个最普通的理发服务。理发师是一个中年男子,头发略显花白,动作娴熟。在理发过程中,李哲轻声地向理发师传达了一个暗号。理发师听后,表情未变,只是轻轻点了点头,继续他的工作。
理发完成后,李哲付了钱,离开了店铺。他知道,他的信息已经通过这个简单而隐秘的方式,传达给了游击队的联系人。在这个充满危险的时期,这种方式虽然简单,但却是最安全的通信方法。
李哲继续在街道上行走,他的目的地是一家小茶馆。茶馆里热气腾腾,人声鼎沸。他找了一个角落的座位坐下,点了一壶普通的绿茶。他的目的并不是来享受茶香,而是来观察。在这样的公共场合,他可以更加隐蔽地收集信息,同时也更容易注意到任何异常。
邮递员低声地向李哲透露了一个惊人的消息:游击队已经发现了杨学彬的内奸身份,并准备在接下来的行动中设下陷阱。李哲听后面无表情,但内心却在迅速计划下一步行动。他知道,这是一个机会,也是一个巨大的风险。
邮递员离开后不久,李哲立即前往日军的驻地,找到了松田。他告诉松田,游击队可能已经发现了杨学彬的身份,并计划设伏。松田一听这消息,脸色顿时变得难看。
“怎么可能,杨学彬办事我还是很放心的,他如果没查清楚怎么可能敢跟我说。” 松田直呼不信,毕竟杨学彬这几年来内奸行动还是做的不错的,虽然不是每次都能百发百中,但是至少没有坑过日军。
李哲继续劝说松田,虽然松田对杨学彬很信任,但长期在他身边办事的还是李哲,最后他选择了相信李哲。
转眼就到了行动的晚上,李哲和松田他们提起埋伏到隐秘处,很快就到了杨学彬说好的时间,游击队果然开着车拉着东西就来了。
松田正想冲出去的时候,李哲一把拉住了他,只看到游击队的人居然比杨学彬说的数量多了好几倍,而且每个人都拿着机关枪,身上都绑着炸弹。
当时车子经过的时候由于很大风,居然把车后座盖着的布给吹开了,他们看到根本就不是什么文物,一箱箱的都是军用武器。
这可把松田气坏了,如果他们当时冲出去肯定死无葬身之地,李哲这时候说道:“杨学彬可是把我们摆了一道啊,难道他才是那个贼喊捉贼的人。”
松田反复思索了一会,从恼怒变成了冷笑,他晚上的时候紧急召见了杨学彬,没等杨学彬开口解释,就一枪把他给毙了,李哲这招借刀杀人用得真秒,游击队永除后患,从此松田对他更加信任有加。
此次事件,不仅使李哲成功地除掉了内奸杨学彬,还巩固了他在松田心中的地位,使他能更加深入地获取敌人的信息,为抗日斗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评论列表